理学大师朱熹:生前被冠以"伪学逆党"死后却封神( 二 )


对朱熹的禁锢也是如此 。因为他主张南宋王朝以临安(杭州)为首都是不利于发展的 , 应该迁都到长江边上的南京 , 与上游的武昌遥相呼应 , 以便伺机光复中原 。这就是他时常讲的“修政事 , 攘夷狄”、“复中原 , 灭仇虏” , 这种激进主张得罪了那些习惯于偏安、妥协的当权派 。朱熹嫉恶如仇 , 看不惯当时官场的情况 , 曾经连上6本奏疏 , 弹劾贪赃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 。唐仲友的姻亲、宰相王淮授意吏部尚书郑丙攻击朱熹 , 说什么“近世士大夫所谓道学者 , 欺世盗名 , 不宜信用” 。宋孝宗轻信此言 , “道学”从此成为一个政治罪状 , 贻祸后世 。宋宁宗即位后 , 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左右大臣窃权 , 引起专擅朝政的韩胄嫉恨 , 把朱熹的道学诬蔑为“伪学” 。朝廷大臣忌惮社会舆论 , 不敢过分谴责朱熹 。韩胄指使亲信、监察御史沈继祖捏造朱熹的罪状——霸占友人的家财、引诱两个尼姑做自己的小妾 , 诋毁朱熹的名誉 , 把一贯清正廉洁的朱熹搞得声名狼藉 。从此以后 , 政坛上对朱熹的攻击一天比一天厉害 , 甚至有人公然叫嚣要处死朱熹 。
如此沉重的政治高压之下 , 心力交瘁的朱老夫子不得不违心地向皇帝检讨 , 无可奈何地承认强加于他的罪状:“私故人之财”、“纳其尼女” 。为了显示认罪态度的诚恳 , 他被迫说了一句最不该说的话:“深省昨非 , 细寻今是 。”彻底否定自己的过去 。
在政治风潮的席卷之下 , 他的门生朋友惶惶不可终日 , 特立独行者隐居于山间林下;见风使舵者改换门庭 , 不再踏进朱熹家门;更有甚者 , 变易衣冠 , 狎游市肆 , 标榜自己并非朱熹一党 。
朝廷竟然罗织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伪学逆党” , 一共59人 , 朱熹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首领 。
庆元六年(1200年) , 朱老夫子在孤独、凄凉的病榻上与世长辞 。
对于他的死 , 朝廷提心吊胆 , 严加防范 , 唯恐他的门生朋友在开追悼会的时候 , “妄谈时人短长,谬议时政得失” 。
这场冤案 , 终于在9年之后得到昭雪 。朝廷为朱熹恢复名誉 , 追赠官衔 , 公开声明他的学说并非“伪学” , 他的门生朋友并非“逆党” 。后来 , 宋理宗发布诏书 , 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 , 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此后 , 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学说 , 成为声势隆盛的显学 , 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

变化之剧烈令人难以置信!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 让人禁不住唏嘘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