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解密:为何赵普得到宋朝前两任皇帝的重用?( 二 )


赵普为赵匡胤立的头功便是帮助他策划了“陈桥兵变” 。在惊心动魄的“陈桥兵变”中 , 无论是开头的契丹南侵、后汉加入 , 还是将领们有组织的集中劝进 , 乃至后来的“禅让文书”、“黄袍加身” , 无一不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 , 赵普出主意 , 想办法 , 劝说赵匡胤权衡利弊、下定决心 , 同时斡旋上下、鼓动将领 , 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 风声鹤唳之间 , 政变稳妥而相对温和的进行 , 使这一夺人江山、改朝换代的惊天之举 , 以不损一兵一卒而和平过渡 。能在惊涛骇浪中掌舵 , 不能不说 , 赵普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幕府人员 , 不但具有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协调和平衡各方关系的能力 , 而且具有领会领导意图、并把领导的意图转化为坚强行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
然而 , 在家天下时代 , 谋人钱财已属不义之图 , 夺人江山则是不法之举了 , 更何况人家周世宗尸骨未寒、孤儿寡母可怜楚楚 , 都是需要挑战法律与良知底线的 。这种逆国法、背纲常、无道德的行为 , 谁才是最能够直接面对、悉心商讨、坚决执行而又让人放心的对象呢?当然是最可靠的身边人 , 可见赵匡胤对赵普的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同时 , 赵普在上下疏通之际 , 当然还要时而唱白脸 , 时而唱红脸 , 时而威逼 , 时而利诱 , 动之以情 , 晓之以利 。总之 , 在这一过程中 , 除了赵氏家族 , 赵普几乎对任何人都是六亲不认、不择手段的 。这说明 , 从一开始 , 赵普选择的就不是一条“贤臣”之路 , 因为贤臣需要以学问、胸怀、道德为基础 , 以忠于皇族、服务百姓为依归的 , 而这些恰恰是赵普的性格弱点 。赵普既然无法走上光明正大的路子 , 那就只有走阴谋诡计、钻营取巧之途 , 他要发挥其擅营谋、工心计的特长 , 象“蛔虫”一样 , 钻进领导的阴谋 , 钻进阴谋的核心 , 成为阴谋不可或缺的智囊、帮凶 , 于翻江倒海、惊心动魄处显神算、建奇功 , 来实现一步登天的目标 。
赵匡胤的事业成功了 , 披上了龙袍 , 坐上了龙椅 , 创下了大宋基业 。不过 , 龙椅是坐上去了 , 但这把椅子是不是牢靠 , 那就要看他的阴谋是不是做到了万无一失 。“陈桥兵变”后 , 赵普替赵匡胤思考的是如何使他坐稳这把龙椅的问题了 。因此 , 赵普又一次为赵匡胤精心策划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 实现了“释兵权”、消隐患、稳皇位的目的 。在这出戏里 , 赵匡胤是主角 , 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宿将是配角 , 而老谋深算的赵普脸都没露一下 , 过程与结果却全在他的头脑与手掌之中 , 他是导演 。
赵普的命运是与赵匡胤的阴谋共沉浮的 , 因为他是赵氏夺人江山阴谋的直接策划者、参与者与落实者 , 他是赵匡胤肚里的“蛔虫” , 他懂得赵匡胤的构想与企图 , 了解他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与阴暗面 。赵氏之所以能够夺取江山 , 是其武功、魄力、运气与赵普智慧强强联合的结果 , 没有赵谱 , 赵匡胤的文韬武略 , 或许会以另外一形式出现 , 其结局是另外一番景象也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