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需要先看一下 L1 链的数据可用性是如何完成的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是由大量可自由加入的节点组成的,节点越多也就越安全,越去中心化 。节点分为全节点和轻节点,全节点就是要完整的维护一套数据账本,所以少量节点恶意攻击不会影响全局节点,这也是区块链的立根之本 。
但是随着时间数据也越来越多,维护一个全节点成本过高,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来做全节点,那区块链就趋于中心化变得不安全,所以会有轻节点的存在,不会维护验证全量交易数据,而只存区块头,当出现需要验证数据可用性的时候,就将其发送给相邻全节点帮忙验证,然后再将结果返回回来 。
所以总结一下,搞一个链最难的是这么能搞到这么多的节点来维护我这条链的共识和数据可用性 。这也就是想解决的问题,它在官网说希望能够让创建一条链像创建智能合约一样简单,大家不用管下面的数据问题,交给完成,只需要专注于自己上层执行结算,实现“一键发链”的效果 。
看完我们再看一下 ,其实这两家组织的成员重合度很高,很多人都是同时贡献于这两家组织的 。
的目标是成为区块链的互联网,首先它提供了一套“发链”能力,让每个社区都可以拥有一条自己的主权链,主权链即独立的区块链,数据的产生和写入都是内部闭环的,其次链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交互,实现万链互联,这个愿景还是非常有感召力的 。
至于为什么它认为有让社区发自己链的需求呢,是因为它将区块链分为公共链和专有链,在以太坊这样的公共链上开发者需要面对的两层治理,链和应用,并且应用要遵循受限于底层链,从而很难释放出应用的价值,所以它想针对于每个应用都可以产生一个量身定制的链 。
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解决发一条新链门槛与成本的问题,其次解决这么多链之间如何通信形成一个滚雪球生态的问题 。
门槛和成本的解决思路与一致,即将底层的能力封装起来,区块链架构分为三个大层:网络、共识和应用,它将网络和共识层封装起来,也包括了账号、交易、签名等原子能力,提供了 SDK 使得开发人员基于此进行主权链的开发,通过预置好的模块来进行自定义构建区块链,然后发布到网络中和其他的兄弟链进行交互,交互则是使用跨链通信协议 IBC 来实现了一个 hub 集线器的效果,其他的链都通过 IBC 连接到这个集线器中,在此进行数据中继 。
所以的概念至此总结一下,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链、多链和跨链这三层,让发链变得更简单,但发了这么多链互相不通那也无法形成合力,于是需要解决跨链的问题 。
底层区块链
是底层区块链,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坊、币安链都属于 ,以及 、Near 和 Terra 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网络,在自身区块链上处理并完成交易,同时也具备自己的原生 Token,最近新起的两大新公链 Aptos 和 Sui 也是 ,但是注意很多人容易把和公链混为一谈,公链包含但不是等于的关系 。
公链是世界中护城河最深的一个物种,当越来越多的节点、开发者、项目加入其生态后,滚雪球的优势将会非常明显,除非是出现了 Luna 之于 Terra 这样的基础代币直接崩盘,导致这个大雪球发生了大雪崩,否则生态内大量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会互相牢牢绑定到一起,使得链的根会攀枝错节的扎的非常深,所以打造出来一条成功的公链一直是整个圈子里无数组织前赴后继的 。
目前应用领域最大的公链是以太坊,所以竞对链都会想办法从以太坊生态中争夺开发者与用户,因为以太坊这个贵族链在高峰期动辄数十美金的 GAS 费对于我这种普通小韭菜来说还是肉疼的不行,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的竞对链都主打低 gas、高 TPS 的策略来争抢用户资源,比如这个星期刚完成空投大热的 Aptos,这里简单提一嘴,当时 Aptos 上主网后很多营销号带节奏说 Aptos 号称实际上只有 4TPS,然后一通冷嘲热讽让别人觉得注水了, 是理论最高可以承载的量,4TPS 是当时实际正在跑的量,就像是港珠澳大桥理论上号称单日25万通关量,实际上每天跑的车寥寥几辆,但是能说港珠澳大桥性能注水了吗?
- 苏州不正规的足疗店,足疗店不正规和正规大家怎样去理解
- 云海是怎么形成的简单理解,语文阅读理解
-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系数为负数,如何理解?
- 阿富汗:历史与地理解析 历史地理之最100条
- 主力如何砸盘诱空,怎么理解尾市砸盘行为?
- Wayland Architecture
- 盘点那些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中国习俗
- 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篇分布式技术文章 学习笔记:The Log
- 深入理解IP地址
- c语言符号深度理解和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