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不吃蛇和鳝以为那些是龙种( 二 )


网络配图
最值得一提的是栗荴散 。剥开栗子的外壳,果仁表面有一层软皮,即栗子的内果皮,这层皮就是栗荴 。慈禧的栗荴散是选用当年产的头等板栗内皮,研成细面用蜂蜜调和,使用方法和现在的面膜相当 。栗荴是一味难得的美容良药,性味甘平而涩,与蜂蜜合用,能使皮肤光洁、皱纹舒展,能防衰抗衰 。
保元汤据说是清宫里带有神秘色彩的食疗秘方,也是慈禧的养颜秘方 。这款汤有五种原料,鲫鱼、瘦牛肉、猪蹄、生山楂、红枣,放入砂锅煮,然后除去浮沫,冷却后再除去表面油脂,喝时加热即可 。牛肉能补气养血、滋养脾胃;鲫鱼易于消化,可增强抗病能力;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能使细胞得到滋润;红枣可益气补血;山楂则消食化滞 。这款汤确实很有营养 。
曾看过一份有关食疗丰胸的资料,其中提到一种叫“玉女补乳酥”的食物,传说是清朝太医特别为慈禧研制的 。用料有花生、黄豆、红枣,各取半斤 。将花生和黄豆连皮烘干后磨成粉、红枣切碎,三者加水充分拌匀后揉成小球压扁成饼,烤熟即可 。黄豆与女性荷尔蒙分泌有关;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油脂,可润泽肌肤;红枣能生津调节内分泌,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应该说,这是一道既好吃又有助于乳腺分泌增多的美味点心 。
“吃”出来的“贡献”
在我国餐饮市场,西餐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 。从广义上说,一切不是中餐的饮食都可以叫作西餐,不过在业内,西餐的定义还是“欧陆菜”,包括正餐和便餐 。这个意义上的西餐最早是17世纪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的 。据记载,被顺治尊称为“玛法”的著名传教士汤若望就曾以西餐来招待北京的官员们 。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轰开了闭关锁国的神州大门,随着西方人的大量涌入,西餐开始出现在各大口岸城市 。到了光绪年间,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最早的“番菜馆” 。创立于1903年的天津起士林,至今仍在营业 。
网络配图
如果说慈禧是为“吃”而生存的,那么她也为“吃”做出了一大贡献,那就是促进了西餐在中国的推广 。
据说慈禧对各种各样的西洋事物都很感兴趣,当然也包括西餐,尤其偏爱法式面包 。鸦片战争让她领略了“洋人”的坚船利炮,为了巴结洋人,她经常在宫里用丰盛的西餐宴会招待外国公使夫人 。这样,北京的高门大户人家也纷纷效仿宫廷风气,西餐开始渐渐流行 。到了上世纪30年代,西餐已成为中国上层社会的一种生活风尚,尤其在上海,到国际饭店吃西餐成为最时髦的社交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