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十大最丑建筑出炉,谁在毁掉城市的美? 世界十大最丑建筑( 三 )


目前「中国十大最丑建筑」的评选,采用了网友提名,再由多位专业评委进行终审评议的模式,「丑建筑」的评选标准主要有 9 个:
1. 建筑使用功能极不合理
2. 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极不和谐
3. 抄袭、山寨
4. 盲目崇洋、仿古
5. 折衷、拼凑
6. 盲目仿生
7. 刻意象征、隐喻
8. 体态怪异、恶俗
9. 明知不可为而刻意为之
尽管有很清晰的标准,但也时常会有一些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丑的建筑上榜 。
比如被评为 2018 年「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一名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就出自曾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之手 。而评委给出的理由是「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
▲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正是因为安藤忠雄在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便是平庸的作品也会让人产生巨大心理落差 。评委之一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也曾解释过这个问题 。

严格意义上,十大丑陋建筑不能称之为最丑,而是丑出特色、丑出影响力的 。最终评出的丑陋建筑的公共危害性,一是对自然环境、城市文化的破坏,二是建筑所体现的价值观 。
这也是「最丑建筑」评选最根本的目的,让更多人意识到建筑的美丑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
谁在制造「低美感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建筑就像细胞一样,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性格 。就像著名建筑师 Eero Saarinen 所说的: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
在佛罗伦萨的建筑里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的记忆,霓虹招牌见证了香港的繁华和变迁,广州塔、东方明珠、天安门…… 地标建筑往往就是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
▲ 图片来自:立场新闻
建筑反映了一座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然而当城市建筑被一些扭曲的审美主导,带来的可能是不只是视觉污染 。
《新周刊》曾提出一个「低美感社会」的概念,指出许多中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其中奇葩建筑就是十大病征之一 。
前两年上海某处街道的临街店铺招牌全换成黑底白字,配上街边的白花,形成了诡异的氛围,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
那么什么才是美的建筑?这恐怕也没标准答案,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郑时龄则认为,美的建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天外来客」 。
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东京厕所」「The Tokyo Toilet」计划,这些厕所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观,更重要的是将设计感和功能性很好地结合,比如田村奈穂设计的红色公厕,就充分利用了惠比寿车站旁狭长的三角区域 。
梁文道和陈丹青在一期讨论包豪斯设计的节目里提到,过去我们认为实用的东西和有审美价值的东西是矛盾的,而包豪斯则认为一件物品越有用就该越漂亮 。
这一理念和致力于打造「实用乌托邦」丹麦建筑事务所 BIG 不谋而合,从漂浮城市、扭曲博物馆、垃圾发电厂这些曾引起关注的建筑就能看到,都是 BIG 是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 。
▲ 在森林中建造家具工厂 。图片来自:BIG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的美丑,无论是华而不实的外观,还是为了实用性而牺牲美感,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归纳为「丑」 。
有人说审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未来面对的最大挑战,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设计感 。其实不只是企业,这更是每一座城市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