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为什么先后对突厥纳贡12年来求和平?( 二 )


唐朝统一全国后 , 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 , 因此趁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之际 , 连年进扰内地 , 掠夺人口和财富 。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 , 掳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 , 距长安城仅40里 , 京师震动 。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 , 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 。颉?既见唐军军容威严 , 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 , 与之结盟 , 表示臣服 , 才领兵而退 , 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
李世民即位后 , 任人唯贤 , 知人善用;广开言路 , 虚心纳谏 , 注重经济发展 , 增强军事实力 , 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以后 , 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有了改变 。此时 , 唐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 兵源极广 , 士兵人数也大幅度攀升;相反 , 突厥的实力却逐渐下降 , 一些属国纷纷起来反抗 , 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又出现分裂 , 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朝的变化 。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 ,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 , 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 。时机 , 时机 , 他在等待时机 。贞观三年(629年) , 李世民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 , 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 , 认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 决定出兵突厥 , 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 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 , 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 , 命李靖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 , 大败突厥军 , 活捉颉利可汗 ,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至此 , 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 。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 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 , 勇于纳谏改过 , 创?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 , 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 , 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