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基肥足则幼苗壮,花生生长稳健,为高产优质奠定坚实基础,花生增加氮、钾肥基施比重,可满足幼苗生根发棵的需要 。氮肥追施比重过高,则容易引起徒长,倒状和易发生病虫害;钾肥追施比重过高,则容易引起烂果,并且肥料报酬递减 。肥效迟缓、利用率低的有机肥、磷肥更应以基肥为主 。因此,在花生生产上如能够一次性施好施足基肥,一般可以少追肥或不追肥 。要掌握“壮苗轻施、弱苗重施、肥地少施、瘦地多施”的原则 。
2、基肥和种肥 在播种前结合耕地整地铺施的肥料称为“基肥”或“底肥”,结合播种开沟或开穴集中施的肥料称为“种肥” 。基肥、种肥是花生苗壮、花多、果多、荚果饱满的基础,用量一般要占总施肥量的80—90%,是花生的主要施肥方式 。基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亩施尿素20—30市斤,过磷酸钙亩施100市斤,硫酸钾亩施30市斤 。基肥亩施4000市斤 。
3、追肥 花生追肥应根据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长状况而定 。
(1)苗期追肥 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长不良时,应早追施苗肥、促苗早发 。苗期追肥应在始花期前施用,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 。一般亩施氮肥8—10市斤,或复合肥30—40市斤,土撒施或开沟条施 。
(2)花针期追肥 花生始花后,植株生长旺盛,有效花大量开放,大批果针陆续入土,对养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果基肥、苗肥不足,则应根据花生长势长相,及时追肥 。但此时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强,固氮量基本可满足自身需要,而对磷、钙、钾肥需求迫切,因此氮肥用量不宜过多,以追磷、钾、钙、肥为主,以免引起徒长 。一般亩施过磷酸钙40市斤,优质圈肥亩施500市斤,以改善花生磷、钙营养,增产十分显著 。
(3)叶面喷肥 花生叶面喷肥(也称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产显著的效果 。特别是花生生长发育后期,根系衰老,叶面喷肥效果更为明显 。叶面喷施氮肥,花生的吸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叶面喷施磷肥,可以很快运转到荚果,促进荚果充实饱满 。
花生生长后期,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对水120市斤叶面喷施,最好连喷3次,每隔7天喷一次 。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在花生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缺苗严重的地方要及时补苗,使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计划要求的数量,这项工作一般在出苗后3—5天进行 。补苗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 。
(1)贴芽补苗 在花生田的田头地角或其他空地种植一些花生,待子叶顶出土面尚未张开时将芽起出,移栽到田间缺穴处 。用与田间苗龄相近的备用幼苗,补种于缺苗的播种穴,增产效果优于补种浸种或催芽的种子 。
(2)育苗移栽 选择一块空地或田边地角,用报纸做直径3—4厘米的营养杯,杯中装上营养土,每杯种2粒备用花生种子,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选择阴雨天或傍晚进行移栽 。
(3)催芽补种 上述2种方法费工较多,而且育芽或育苗数量不容易掌握,数量过多浪费种子,数量过少又不能满足补栽之用,为了节省用工,也可将种子催芽后直接补种 。
2、清棵壮苗 花生清棵又叫清棵蹲苗 。是在花生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用小锄在花生幼苗周围将土向四周扒开,使2片子叶和第一对侧枝露出土面,以利于第一对侧枝健壮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 。实践证明,花生清棵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
花生结果主要依靠第一、第二对侧枝 。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占全株结果数的60—70%,第二对侧枝结果数占全株结果数的20—30%,而主茎和其他侧枝结果很少 。由于花生第一对侧枝着生在子叶节上,而花生出苗时子叶不出土或半出土,因此子叶节分枝开始生长时往往被埋在土中,生长不健壮,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 。在花生出苗后及时清棵,可使子叶节分枝露出土面,提早接收阳光的照射而健壮生长 。实践证明,清棵后的植株主茎和侧枝基部节间短,茎枝粗壮,开花结果多 。清棵可使主根深扎,侧根增多、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和吸收能力,通过清棵还可以尽早地把护根草除掉,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正确掌握清棵时间是实现清棵增产的关键环节 。清棵过早,幼苗太小,扒出土后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弱;清棵过晚,第一对侧枝基部埋在土中的时间长,侧枝细弱,基部节间伸长,影响清棵效果 。要求齐苗后及时清棵,按照出苗情况,齐苗一块清一块,充分发挥清棵的增产效果 。清棵深度以2片子叶露出为准,清棵时要注意不能损伤或碰掉子叶 。
- 14和14pro尺寸一样吗
- 中国人都爱的飞龙60个名字做手机锁屏和壁纸最合适了 中国之最手机锁屏
- 战国大名领国制是怎样的?军制和农策又是如何实施的
- 李莲英有什么本事让慈禧和光绪都对他超级信赖
- 大清帝国官场潜规则: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
- 法国元帅格鲁希和滑铁卢之战有着怎样的渊源
- 零下1度和零下5度哪个冷 零下多少度最冷
- 白粉病的药可以和叶面肥一起用吗?
- 什么是英雄精神,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
- 唐高宗李治:被老爸和老婆的光芒掩盖的大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