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鸭?吃什么?喝什么?能沾水吗??????_?( 六 )


防止方法:种鸡净化、种蛋及孵化室严格消毒,防止雏鸡在孵化室内感染 。加强免疫预防,要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同时要注意疫苗的包存和正确使用 。鸡出壳后尽早免疫,防止漏免 。育雏舍消毒净化,采用封闭式育雏 。病鸡无治疗价值,确诊后应尽早淘汰 。7、鸡逗本病是由鸡逗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与鸡和火鸡,鸽有时也可发生 。个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雏鸡最易感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 。临床特征:1、皮肤型;在鸡冠、肉垂、眼睑、喙角、头后、颈部、翼下、腹部及腿部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发生,发生一种灰白色小结节,结节硬实,逐渐增大至绿豆或豌豆大,邻近的逗疹互相融合,逗疹也渐变为黄色、会黄色或棕褐色结痂 。常表现结膜炎(流泪、眼睑粘连),眶下窦炎,颜面部肿胀,鼻炎(有鼻汁流出) 。2、黏膜型:外观皮肤无逗疹,只表现鼻炎、呼吸困难,严重时窒息死亡 。3、混合型:本型是指南皮肤和口腔粘膜同时发生病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病变特征:1、皮肤型:在病变部位可见于不同发展时期的痘疹或痘疹脱落后所形成的疤痕 。2、白喉型;在口腔、鼻、咽、喉或气管粘膜上发生稍隆起的白色结节,以后迅速增大,融合成黄色奶酪样坏死性假膜,因病变似人的白喉,故称白喉型鸡痘 。
3、混合型:可见上述两种病变 。实验室诊断1、病理组织学诊断:皮肤或粘膜痘疹部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可见核内或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2、病原或血清学诊断;取痘疹病灶送检 。防治方法1.预防;发病季节,注意驱除传播本病的蚊、蠓、蜱等吸血昆虫,加**生消毒 。疫苗接种(商品蛋鸡或种鸡),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分别于25日龄与110日龄内侧无血管处皮刺种 。2、治疗:隔离病鸡进行对症治疗 。对皮肤型鸡痘,可在病变部皮肤涂碘酊、红汞或紫药水 。对白喉型鸡痘,可用镊子将口腔黏膜的假膜剥掉,用1%高锰酸钾或氯霉素 。投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电解质多维素,使病鸡尽快康复 。对鸡群立即作紧急接种,注意带鸡消毒和驱杀蚊虫 。8、产蛋下降综合症: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产蛋下降和蛋质为主要特征的腺病毒感染综合症 。流行特点: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褐壳蛋鸡最易感 。任何年龄的鸡均可感染,未产蛋鸡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以产蛋高蜂期症状最为明显 。临床特征:突然出项群体性产蛋下降,下降率可达30%—50% 。同时畸形蛋显著增多,表现退色 、变形、砂皮、薄皮、软皮、无皮等 。蛋的内部品质也发生异常,如蛋清似水,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健雏率低 。
产蛋率下降2—3周后,开始回升,但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有继发感染时 。病鸡下痢,有时混有无壳卵 。病变特征:输卵管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腔内有许多粘液渗出,粘膜水肿、苍白肥厚因卵黄坠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实验室诊断:病理组织学栓查,病鸡输卵管(尤其子宫部)鸡输卵管(尤其子宫部)腺体萎缩,固有层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异染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并见核内有红染可蓝染的包涵体;取粪便、输卵管行病原分离;取血行血清学试验 。防治方法:一般于鸡18—20周龄肌肉注射0.5%毫升/只油乳剂灭活苗 。患本病的鸡场或来自患过本病种鸡场或来自患过本病种鸡场的鸡可分别于产于产前10周、4周两次注射油苗免疫 。病鸡群除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和带鸡消毒外,补充电解质多维素,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治疗 。9、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腹泻流泪、两脚麻痹,头颈部肿大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通过饮水饲料传播 。剖检变化:1、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流泪、饮水增加、两腿发软2、从鼻孔中流出稀薄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一) 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二) 全身皮肤出血,可视粘膜有出血斑点,食道泄殖腔有黄色假膜覆盖,出血性溃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