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勾践剑为啥千古不锈?一把古剑五个谜团( 二 )


难题二: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如何铸造?
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 , 座内内空 , 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 , 间隔只有0.2毫米 , 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 , 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 , 春秋时代先人是如何能掌握此技术的?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这项技术一直被仿制者们用车床工艺代替着,许光国说“现代气息太浓了”,他的同心圆间隔最小的只有0.1毫米,这都是凭双手制造出来的,几十次、上百次地改变方法和模具 , 终于修成正果 。精修钟表时打下的功底帮了他很大的忙 。
网络配图
难题三:剑身蛇鳞一样精美的菱形暗格如何制作?
越王剑上的菱形花纹,是多年以来人们在想方设法攻破的谜,有专家怀疑是化学外镀技术 , 而化学外镀技术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 , 难道当时的古人就已掌握?菱形花纹除了装饰外 , 还有别的意义吗?
许光国在一次研讨会上得知这门工艺是一种化学反应时,独创出了“硫化工艺”,攻下这一难关 。
难题四:如何让仿制剑耐腐及外观上更神似?
虽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出了剑的合金比例 , 如何让仿剑在外表色彩上与真剑相同?许光国用了最近5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一种“包浆”为高仿越王剑穿上了一层2000多年的“衣服”,很好地解决防腐问题 。“包浆”具体为何物?许光国只是透露主要成分是化学元素“铬” , 具体研制过程 , 他以保密为由拒绝了 。
难题五:八个金丝鸟篆铭文是如何制作?
越王剑上刻有“越王勾践/制造用剑”八个金丝字,这八个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译的 。许光国结合“失蜡法”,“失蜡法”是古代一种铸造工艺 , 可以使铸造达到精密化 。许光国把纯金拉成金丝 , 用尖针精细刻画,做好范模 , 用手工嵌进去 。终于完成这一任务 。
对于采访人员的追问 , 许光国显得很为难 。他承认“不愿意透露机密”,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是命” 。
两个疑问
疑问一:是否采用了现代技术?
“这把剑采用的是现代高科技 , 还是古代的铸造工艺呢?”
“我采用的主要技术是战国的‘失蜡法’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细 , 也是为了神似 , 用车床加工出来的太粗糙 , 而且也不逼真 。”
疑问二:此剑是否与真正的越王勾践剑完全一致呢?
“不完全一样 。”许光国的回答出乎采访人员意料 。
“真剑长55.7厘米 , 宽4.6厘米 , 而仿剑长和宽分别是56.2厘米和5.1厘米 。”“把难解的谜题都解决了 , 为什么对于这个细节不追求一致呢?”采访人员有点疑惑 。
“首先是对于古代铸剑工匠的尊敬 , 在2000多年前 , 他们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东西 , 我只是仿制 , 一定不能完全雷同 , 要尊重他们的心血;其次呢 , 是为了更好地鉴别真伪 , 以防被不法分子瞄上 , 拿它去坑蒙拐骗 。”许光国这样回答 。
网络配图
新闻缘起
三月十七日上午 , 由国家博物馆监制的高级仿真越王勾践剑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首发式 , 限量编号发行一千把 。仿真越王勾践剑每把价格人民币一万九千八百元 。宝剑长五十六点二厘米 , 宽五点一厘米 , 剑身下方有两行金丝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自用” 。剑盒呈古琴盒状 , 取材均为出土的古代金丝楠木 。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所长许光国历经十四年研究最终攻克了仿制宝剑的难关 。(据三月十八日《北京晚报》)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