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移|生命接力: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病患大转移,不到24小时转移近万人

洪水入城,卫辉内涝严重。
7月26日凌晨,洪水漫进位于卫辉城区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堵沙袋、抽水都未能阻止水的涌入。停电让医院陷入停摆,转运病人迫在眉睫。
医院门口的学院西路俨然已是一条河流,铲车载人破浪,红色、蓝色、黑色等各类冲锋舟来往穿梭,转移病人。医院门口,一位救援队员站在水中指挥“交通”,26日下午,水已经淹没到他胸口。
新乡市消防救援支队、民间救援队、志愿者和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接力支援转运。危重病人、老人、孕妇、刚出生7天的婴儿逐一被转移到安全地点。
7月27日0点23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9000多人成功安全转移。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病患大转移。新京报社会新闻部
停电
水是从26日凌晨2点左右开始漫进医院的。
北京蓝天救援队门头沟行动组第二批队员见到了这一幕。为保证院区安全,部分学生和医护人员开始在一层大厅用沙袋堵水直到天亮。除此之外,抽水工作也一直在继续,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但效果甚微。
队员戴冬梅在现场看到,“抽水工作一停,积水就肉眼可见地增多,水在地上一点点积蓄,没过脚面。”
潘勇(化名)正在陪刚生产完7天的妻子住院,他没有预料到洪水逼近可能带来的威胁。
自7月24日起,新乡的情况愈发危急,共产主义渠、卫河河水暴涨冲破堤坝,卫辉被洪水围城。
这天,下楼买晚饭的潘勇看到医院食堂采购回来大量面粉,车上忙着卸货的男人们都是住院患者的家属,他放下饭菜加入到搬运队伍里。一卡车、两卡车,现场虽然没有人组织,但男人们都把面粉搬运进食堂的仓库码放好。
累了一身汗,这倒是让潘勇安心,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是卫辉本地最大的三甲医院,潘勇觉得医院所在的区域地势较高,医院已经储备好充足的物资,而妻子王宝丽(化名)的病房在4楼,孩子所在的重症监护室在5楼,都是洪水难以威胁到的高度。
刚出生的宝宝没有受到外界干扰,保温箱里住了几天逐渐强壮起来,情况越来越好。潘勇一家等着洪水退去,一家人团聚。
25日晚上11点左右入睡前,他下楼去看了一眼,医院大楼一层大厅有些积水但是量很少,“看上去没什么危险。”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在26日早上发生了。
潘勇睁眼后发现病房已经彻底断电。水也越积越深,从病房窗户往外看,楼下街道中央双向车道的隔离带已经被水没过,“这一夜,医院门前路上积水上涨了七八十厘米。”
医院楼道里,几个主要负责产科的主任都来了,大家行色匆忙,几次会议后,医生告诉一些病情不重的产妇“能自行回家就赶紧撤离”。
同时,院内不少患者和家属出现恐慌情绪,要求紧急转移到他处。蓝天救援队的戴冬梅和队友在现场维持秩序,安抚患者、家属和一些年轻学生们。
戴冬梅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当时救援队的船有一部分没油,一部分去拉发电机,以保证医院的部分供电,“医院有很多患者要依靠各种机器维持生命,没有电,不仅是电梯不能用这么简单,医院也在一定程度上停摆了。”
转运病人成了当务之急。

大转移|生命接力: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病患大转移,不到24小时转移近万人
文章插图
26日下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楼门口,等待转运的孩子趴在妈妈肩膀上。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
抬下楼
医院电梯已因断电停运,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以及危重病人需要人力搬运。
一名还在吸氧的病人被志愿者们用床单包起来,从19楼抬到1楼。站在一旁护送的血液科医生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使用床单的原因是担心病人从担架上滑出。医生表示,这是一名68岁的淋巴瘤患者,“医院现在没有水、电和氧气,她会有危险,得赶快转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