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从项羽的日常语言入手,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必然结局( 二 )



人物|从项羽的日常语言入手,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必然结局
文章插图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领导的诸侯军队,攻占了秦朝的都城咸阳,灭亡了秦朝。按理来说,事业胜利了,大功告成了。但在此关键时刻,项羽却犯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不去为一统天下登基称帝做准备,却是大封诸侯,又恢复了秦国统一全国前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出现这种致命战略错误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性格上的弱点所致。打了胜仗,夺了天下,不考虑如何坐稳天下,如何造福天下百姓,却首先想着早点回到老家去显摆!还说什么“富贵发达了,不回到家乡去显摆,就好比是夜晚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服,有谁知道呢?”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格局、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重虚名不求实利,实在让人不可理喻!就因为富贵后要归乡的心态,主动放弃了关中,回到老家彭城。而关中山河屏障,四方要塞,是战略要地;关中有八百里秦川,后方还有天府之国的蜀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这是典型成就霸业的好地方。项羽就这样轻易地白白地主动放弃了。而后来汉高祖刘邦,正是凭借关中、蜀地源源不断的兵源和供之不尽的粮草,才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人物|从项羽的日常语言入手,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必然结局】
人物|从项羽的日常语言入手,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必然结局
文章插图

霸王别姬“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垓下被围,仅率八百骑突围而出。刘邦手下骑将灌婴,率领五千精锐骑兵紧追不舍。到最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自认为已经无法逃脱,干脆不逃了,向仅剩的骑兵讲述自己过去的辉煌历史,在总结当前的失败时,他说“这次的失败,是上天要灭亡我项羽,并不是我打仗不行的过错”。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思路,而项羽恰恰相反,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运气不好!正是这种习惯于推脱失败的责任,不主动在自我身上找原因的性格特征,从而不愿正视失败,不愿分析失败的原因,不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导致同样的失败多次重复出现,最终导致彻底的失败。如项羽在用人方面的失败,就是一直不愿正确面对失败,不愿总结经验教训的典型例子。刘邦手下的人才,大部分都是从项羽阵营出走的,韩信、陈平走了,项羽不总结教训,导致后来唯一的谋士范增出走,再后来又是猛将黥布叛离,大将钟离昧寒心。这都是不愿正确面对失败后的连锁反应。

人物|从项羽的日常语言入手,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必然结局
文章插图

乌江自刎“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走投无路,乌江亭长劝他渡江逃往江东,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认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不愿渡江。项羽如果渡江,还能不能东山再起,有很大的争议。但项羽自己不愿意渡江,却充分显示了项羽心不够黑、面皮不够厚的弱点。唐朝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已经将道理讲得很透彻了,胜败是兵家常事,如果因为可怜的面子,为了所谓的尊严,就放弃逃跑,甚至自杀而亡,那就注定会是失败了。看看同时代的韩信,“垮下之辱”都可以忍,想想老对手刘邦,为了逃命,什么颜面尊严都可以不要了!项羽这一性格弱点,对他的事业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总体而言,从项羽日常生活中的这五句话,大体就可以窥见他的性格特点,从而分析出他“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最终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