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工智能?简单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七 )


1965年12月,休伯特·德雷福斯以兰德公司顾问的身份,发表了编号为P-3244的《人工智能与炼金术》的研究报告,对兰德公司本身主导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研究提出了重大理论挑战,1972年德雷福斯以该报告为基础出版了《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人工智能的极限》,该书与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ALPAC报告,1973年英国科学研究理事会的报告一起,标志着AI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寒冬 。
哲学家休伯特·L·德雷福斯认为:过去AI领域的蓬勃发展是基于少量的数据,以及基本的定理式的计算,与正真的智能所需的复杂程度不再同一个量级,在计算机上模拟认知过程的尝试遇到了比预期更大的困难 。
在许多的质疑声当中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获得真正智能的过程好比从地球到月亮,AI现在的发展不过只是在大气层飞罢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由于硬件和一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尚未解决,人工智能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再加上**《人工智能与炼金术》**这一研究报告的推动,更多的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失去希望,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缩减,不少学校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感知机等神经网络算法也因为1969年和出版的著作《感知器》提出的批评而没落 。想查看更多请点击 。
如今有人找到休伯特教授,提出了当初的疑问:
**问:**休伯特教授,您好,我们首先想了解的是,您从现象学出发对人工智能提出一些看法,是否起到了作用?
**休伯特:**我对哲学家们能够充当科学技术的批判者这一角色很感兴趣 。因此,我作为一名哲学家,曾受政府基金管理部门(比如国防部)的邀请做他们的投资顾问 。他们问我,向符号化的人工智能提供资助,是否有价值 。我说,“肯定没有价值” 。于是,他们停止了对这个领域的资助,然后,人工智能就进入所谓的“寒冬”期 。这意味着,没有人再从事这项工作 。我不能说,这是我造成的,我只能说,我的看法被当局采纳了,我赢了 。
我不禁想说,这老头子说得很有道理 。
AI的复兴(1980-1987)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我们不难判断,在长期的销声匿迹之后又会有这新的事物出现 。
在80年代,一类名为“专家系统”的AI程序开始为全世界的公司所采纳(这里注意,专家系统早期已经出现,只不过在这一时期有了突破),而“知识处理”成为了主流AI研究的焦点 。日本政府在同一年代积极投资AI以促进其第五代计算机工程 。80年代早期另一个令人振奋的事件是John 和David 使联结主义重获新生 。AI再一次获得了成功 。
AI的第二次寒冬(1987-1993)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人工智能在经历了一系列金融挫折后进入了第二个冬天 。起初由于苹果公司和IBM生产台式电脑,专家系统和很多硬件公司日渐衰落,后来加之宣传方面的问题以及越来越少的投资者等综合因素再次导致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下降 。
专家系统在备受关注后,也遇到了瓶颈:
不久之后很多人也转向失望 。这些原理上研究的停滞导致大量财政削减,整个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
AI稳定期(1993-2011)
此时的学者已经充分的反思了学科发展的缺陷,每一步都谨慎小心 。“实现人类水平的智能”这一最初的梦想曾在60年代令全世界的想象力为之着迷,其失败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 。各种因素的合力将AI拆分为各自为战的几个子领域,有时候它们甚至会用新名词来掩饰“人工智能”这块被玷污的金字招牌 。
AI+赋能时代(2011-至今)
这个阶段AI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快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