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冤将赵括:赵国换别人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三 )


网络配图
最后我们看赵括:赵括自幼跟随父亲在*中,喜爱兵学,善于思考,颇有独到见解,赵奢也经常向他问计:一次,赵奢率兵攻齐城麦丘,久攻不下 。赵王限期一个月破城,赵奢无计可施,十分苦闷 。此时赵括献计,先是善待俘虏,通过俘虏了解到麦丘粮草不多的情况,然后给俘虏好吃好喝,把他们放了回去 。俘虏回去说赵*的好处,齐*将领认为他们动摇*心,把他们关了起来 。赵括又派人把粮食用抛石机抛入城中,结果麦丘*心、民心大乱,全部倒向赵*,不几日齐*将领便为众所,麦丘城破 。能使出这样的攻心战术,可见赵括绝非泛泛之辈,赵奢旧部对其心服,由来已久 。
据此分析,赵王换将,赵括已经是唯一选择 。
最后,我们再看看赵括在长平的表现:
赵括到达前线之后,开始组织反击,收复失地 。白起见赵*换将,趁机提出决战 。赵国决策层的本意就是速战速决,所以赵括自然答应 。
当时情形:白起在西,赵括在东 。白起身后是沁水,河宽水深,水流湍急,赵括身后是丹水,河面也很宽,但水很浅,可涉水而过 。两*南为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为秦*所控制,北面是太行山脉,上面有几处关隘,秦赵各自控制几个 。整个战场就在这样一个盆地中 。
赵括为决战做了充分准备:他先是命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赵*出击,控制沁水,然后挥师向东,与主力一起夹击白起 。赵括又命令驻守晋阳的赵*南下,保护皮牢赵*,并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 。做好安排之后,赵括才率主力出击 。
决战开始,赵括大举进攻,白起*撤退到沁水东岸,背水*守 。然而,此时赵国的皮牢、晋阳两*却都被秦*挡住,没有完成赵括事先的安排,对白起的夹击没有形成 。于是赵括*屡次冲阵都无功而返,两*难分高下 。赵括见夹击态势没有形成,就想退回长平,但白起**缠烂打,毫不放松 。就在两*难分胜败的关键时刻,赵*的粮食先耗尽了 。赵括只好丢车保帅,命一支赵*断后,掩护大*东撤回大本营长平 。然而眼看就到了长平,前方忽然出现一支秦* 。这是秦国援*,穿插至赵*身后,截住了赵*的去路 。此时白起已经追了上来,赵括反而被白起夹击了 。此时赵括只有涉丹水东撤,然而就在赵括刚到丹水河边时,意外发生了:丹水突然间变深了,无法徒步涉水而过 。原来,秦*另有一*挖渠引来了黄河水,一下子提高了丹水的水位 。就这样,赵括陷入重围 。
此时战场形势演变成了冲与堵的矛盾,赵括*拼命地要把秦*包围圈冲破一个缺口,长平、晋阳、皮牢的赵*也拼命向赵括靠拢,各路秦*则拼命阻击,另有秦*威胁邯郸,令后方赵*不敢来救 。秦*的劣势在于,一点被破,满盘皆输;而赵*的劣势则是粮草断绝 。
网络配图
经过数日大战,赵*仍无法突围 。此时赵*早已无粮,战马也已经光,甚至到了老弱*残为食的地步 。赵括想尽一切办法,曾派刺客行刺白起,可惜仅仅刺伤白起,未竟全功 。赵括又从赵*中选出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人,穿自己的铠甲,打自己的旗号,率一*向晋城方向突围,而自己则率主力向长平突围 。秦*射*假赵括,以为赵括已*,于是对真赵括*进行招降 。赵括将计就计,率*诈降,而秦*也未完全放弃戒备之心,双方假受降真会战,最后一场恶战,*伤无数,赵*终因多日无粮,力竭而败,赵括*于乱*之中 。赵括*后,各路赵*群龙无首,这才投降,随后被秦*坑40万降卒 。
纵观长平之战,赵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皮牢赵*未能控制沁水十分可惜,赵*自此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只能转而求自保 。而后来赵*的失败,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兵力不足 。秦赵两*主力接战,赵括虽未实现自己的意图,但也始终不落下风,是因为粮草不济才被迫撤退 。而从兵力上看,秦*除主力白起*外,尚有多支部队,分别用于阻挡赵皮牢、晋阳*,穿插包围赵括*,挖渠引黄河水,阻挡赵长平留守*,威胁邯郸,另外在沁水、丹水之上还都有水面部队 。其中尤其穿插包围赵括*的秦援*,更是兵力充足 。而赵*除主力之外,其余各部都实力不济,能自保已经不错,难以对主力有真正的帮助 。赵括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已经充分地消耗了秦*的有生力量,秦*获胜也是一场惨胜 。赵括这一战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据说白起战后遍寻赵括尸首不得,只找到了赵括的铠甲和佩剑,白起伤心不已,将赵括铠甲厚葬,取赵括剑自用 。后来白起还对秦王说,自己率50万大*围赵括20万*,伤亡过半才获胜,实在是前所未有之事 。赵*主力断粮多日,人相食而斗志不懈,直到赵括战**心才乱,赵括用兵实在是有独到之处 。秦王则说,长平一战,秦*损惨胜,然而赵括*,白起存,这才是秦国的大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