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下辖镇 金牛镇( 二 )


湖北省大冶市下辖镇 金牛镇

文章插图
虬川河清代,属武昌县 。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南、湖北布政司(省) 。后湖北省分为五道 。武昌县属武昌盐法道武昌府 。中华民国,属武昌县,武昌县后改名为寿昌县,继而改名为鄂城县 。民国元年(1912年),武昌县仍属武昌盐法道武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改湖北为三道,武昌县属武汉黄德道,同年三月,废武昌府,并改武昌府治江夏县为武昌县,而将武昌县改为寿昌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元月,因县名与浙江的寿昌县名相同,始改称鄂城县 。同年,武汉黄德道改为鄂东道,后改为江汉道,鄂城县属湖北鄂东道(江汉道) 。民国21年(1932年),鄂城县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5-38年(1936-1949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时期鄂城县的内四乡归金牛镇管理,1946年成立金牛区署,明确内四乡属金牛区署管理 。金牛解放后成立鄂城县工作委员会,管辖原内四乡(解放后改为几个区)的行政事务,直到1955年金牛划归大冶为止 。新中国成立之初,设湖北省大冶专区,鄂城县归大冶专区管辖,并为专区治所 。1952年7月撤销大冶专区后,鄂城县划属黄冈专区 。同时议升金牛为县,未果 。1955年11月13日,金牛划归大冶 。1949年5月17日,金牛地区解放,此时至1955年11月13日,金牛仍属鄂城县 。1949年6月,鄂城县设金牛为金牛区,区公所设在距金牛街约十华里的晏公庙附近的沙子垴吴村 。8月,金牛区改为第七区,将民生、民权、民族三个旧制乡和金牛镇组建而成 。区公所仍设在沙子垴吴村 。1951年元月,鄂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第七区中将杨葆、高桥、巫山、峡山、孙鑒、刘铺、学堂、李铺、高铺等十个乡划出,成立三十二区(即高桥区),并将第七区改名为第十二区,区公所于1950年由沙子垴吴村迁往金牛街当铺屋,1951年又迁往卢詹雯村 。1952年3月,十二区改为十区,11月又改为十一区,区属金牛镇划为县属镇,并将原十四区的胡铺、胡铁、下边、黄泥、下田划归十一区管辖 。1954年元月十一区区公所由卢詹雯迁往晏公庙 。1955年11月13日,上级决定将鄂城县的十一区、十二区和金牛镇由鄂城县划出,归大冶县管辖 。十一区、十二区合併为金牛区,金牛镇为大冶县直管 。金牛区公所设在金牛街上 。1956年5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决定:撤区改组 。金牛区改为三个指导组(十四组、十五组、十六组) 。十四组辖西畈、晏公、高河三个乡,驻地西畈;十五组辖南城、堰口、胜桥、胡铺四个乡,驻地当铺贺;十六组辖毛铺、谈桥、大桥、罗桥四个乡,驻地谈桥 。1957年4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指导组,恢复金牛区 。金牛区辖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指导组的辖区,区公所设在金牛镇 。1958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金牛区,成立上游人民公社,撤销县属金牛镇,划归上游人民公社管辖,社址在金牛镇 。辖区为原金牛区加金牛镇 。同年十二月上游人民公社改名为金牛人民公社,辖区未变,社址未变,下属营有所调整,并将营改为管理区 。金牛镇为金牛管理区 。1959年12月,大冶县製取销,改属黄石市 。大冶县金牛人民公社改为黄石市金牛人民公社 。1961年春,黄石市委、市政府将金牛人民公社改为金牛区,金牛管理区改为区属金牛镇,其余十一个管理区改为十一个小公社 。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制,金牛又隶属大冶县 。谈桥、大桥、罗桥、毛铺划出,其余七个小公社和金牛镇组建成金牛区 。区址仍设在金牛镇 。1963年4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将灵乡区的毛铺、罗桥两个小公社划回金牛区管辖 。此时金牛区辖九个小公社和金牛镇 。一直到1975年10月,金牛区辖九社一镇未变 。文革中的1968年5月,成立了三结合的金牛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8月,成立了金牛区委员会、区政府 。1975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区并社,金牛区改为金牛人民公社 。县政府将原属毛铺人民公社划出与铜矿区的汀桥人民公社合併成立毛铺人民公社;划出罗桥人民公社併入矿山区的灵乡人民公社;划出西畈、高河、晏公三个人民公社成立西畈人民公社 。金牛人民公社党委、政府将剩下的南城、堰口、胜桥、胡铺四个小公社改编成二十八个大队 。撤销金牛镇 。镇属桥东、桥西两个居委会隶属金牛人民公社 。此时金牛人民公社隶二十八个大队,两个居委会 。社址设在金牛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