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黄文炳是怎么*的?宋江为何黄文炳一家( 二 )


在府衙听到蔡九叙述父亲蔡京信中所说的京城童谣和异常天象,他立即想到“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和题写反诗的“郓城宋江”是一人,两条不相干的证据一对照,便发现了重大问题 。是何等的具有斗争经验和警惕性,时时刻刻观察舆情,时时刻刻警惕民间对朝廷不满的迹象 。这样的*员,大宋太少了,有这么一个还赋闲在家,像蔡九那样的傻蛋,却起居八座,开府建衙 。
宋江装疯卖傻,被黄文炳识破 。吴用等人伪造蔡京的假书信,亦被他识破 。
他又建议蔡九将宋江、戴宗斩首于市,早除后患 。
这种细致清醒而又当机立断的办事风格,显示他真是宋代文*制度培养出来十分合格的*员 。作为王朝培养的*员,看到不寻常的舆情而熟视无睹,面对犯罪的破绽而不能识破,才是最大的失职 。
(三)
对宋江而言,因题写反诗而被关进*囚牢,是因言获罪,是不折不扣的文字狱 。
对黄文炳而言,朝廷既然将题写反诗视为“谋反”,他及时侦破是为人臣的本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宋江、戴宗不被晁盖劫走而是顺利斩首,上报到朝廷,第一功臣肯定是蔡九,黄文炳顶多分一瓢羹 。黄文炳依然得不到他应该得到的 。
黄文炳在具体事务面前通达敏捷,但他只有小聪明,不具备大智慧 。他没有看到他满怀希望的大宋王朝已是外强中干,身体各个器*已经失灵 。宋江等*吏,甚至包括宿太尉这样的大*比他看得更远,对强盗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提供方便,根本不对朝廷抱太大的希望,口说“忠诚”,内怀小九九,反而两面讨好 。
因此,黄文炳没想到堂堂的江州府*兵,在梁山贼寇面前不堪一击;更没想到蔡九办事会犯那样的低级错误,斩首私通梁山强寇的要犯,竟然事前不清场,不关闭城门,让梁山人回娘家似的从容进来劫法场;对法场一旦被劫的应急预案也不做,让劫了法场的人全身而退;对于黄文炳如此重要的举报人,也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果蔡九那个位置换上黄文炳去坐,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
黄文炳的哥哥黄文烨是个大善人,他对弟弟的作为很担忧,骂他说:“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与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倘若有天理之时,报应只在眼前,却不是反遭其祸!”作为*员的黄文炳,主动揭发侦破宋江题写反诗、通贼的种种行为,却被视为“害人”;蔡九、慕容这样的昏庸之*,位置却坐得很稳;而宋江、朱仝这样的*吏,为强盗通风报信、甚至私放盗贼的人却被民间尊为“义士” 。大宋王朝在老百姓心中,形象何等的不堪!
(四)
宋江对黄文炳的报复是那样的残酷、那样的没有人性 。害宋江的是大宋王朝,黄文炳只是大宋王朝这条大船上的一个螺丝钉,可宋江掉了黄文炳一家四五十号人,放火烧了人家的房子 。当张顺把黄文炳抓到宋江面前时,黄文炳倒还是显出一个读书人的气节,说了句:“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他知道自己的过失恐怕不仅仅是多管朝廷的“闲事”吧,也许是后悔没看出自己所依靠的知府是那样无能,自己效忠的朝廷是那样的虚弱 。对黄文炳这样忠于自己朝廷的能人,在西方也许会获得敌人的尊重 。可宋江自称“忠于朝廷”的人却如此痛恨真正的忠臣 。让李逵用尖刀,割黄文炳的肉,一点点在炭火上烧烤着下酒,将黄文炳的心肝做了醒酒汤 。可在梁山后期,宋江俘虏了大*臣高俅,反而对其待若贵宾 。
如此看来,黄文炳是真小人,宋江是伪君子 。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 。
黄文炳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太把朝廷当回事,太相信朝廷的能力 。黄文炳之*的警示意义在于:为朝廷做事太认真不行,弄不好引火烧身,朝廷可不会真心保护你,蔡九这样的大*一有风吹草动早就跑得远远的,黄文炳*后,顶多让大宋王朝表彰一下,追认为某府知府而已,可老百姓却一点也不会同情你 。所以呀,办朝廷的事,能糊弄就糊弄 。【摘自《闲看水浒》十年砍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