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京沪铁路淮河大铁桥2010年,作为蚌埠开埠象徵的蚌埠淮河大铁桥,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桥烈士纪念塔建桥烈士纪念塔全称为京沪铁路淮河大铁桥建桥烈士纪念碑,位于京沪铁路淮河大铁桥南端西侧旁边,始建于民国38年(1949年),是为了纪念人民解放军抢修炸毁的大铁桥而光荣牺牲的铁道兵三支队王吉珍、刘建国、王焕伦等6位烈士 。
文章插图
建桥烈士纪念塔1982年被蚌埠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蚌埠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座落在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在中国军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距市中心约7公里,由蚌官路可直达,交通十分便捷,是蚌埠市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 。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为蚌埠光彩大市场二期重点工程之一 。2013年被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历史街巷淮河路(中段)东起天桥,西至工农路口 。原名一道街、大马路 。民国5年初成 。民国8年,采蚌山砂石拓宽修筑路面,成为老市区中心东西干道 。解放后为蚌埠市商业中心 。中山街北起华昌街,南至体育路 。曾名中新街、向阳路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形成,民国22年改称中山街 。民国5年,南京人俞昆涛在中山街北首租房,创办普济医院,为蚌埠首家西医院 。民国6年,中华基督教会在中山街口东北角建教堂,基督教传入 。蚌埠解放后,中山街10号成立市立工人联合医院,为蚌埠第一所公营医院,现为南山宾馆 。太平街北起淮河路,南至红旗一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太平街吸引众多“下海”人员经商,自北向南,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批批经营食品、饰品、用品为主的小商品的摊位,一时间,商贾云集,人头攒动,一度成为闻名遐迩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华丰街一巷南山路至华丰街段 。曾名华丰里、抗美街 。为老天桥的延伸区域,内有天桥清真寺,民国21年由平房改建,民国31年扩建,1957年改名蚌埠清真寺 。民国12年秋,华丰街厚德里设皖北中学,为蚌埠最早的中学 。青年街北起北圈堤,南至中平街 。曾名老大街、中正街 。路口以北为老大街,是蚌埠码头上岸之地,是蚌埠最早的道路之一 。淮河路口至中平街口俗称米坊街 。民国2年,蚌埠商会在老大街附近设立 。民国元年,有筑街路民工在南段摆米匾子售粮 。嗣后,粮摊、粮坊相继增多,全兴昌、玉兴、泰来、裕大、谦丰和、宝兴公等商号立行经商,因扼守五叉路口,交通便利,盛极一时 。爱国巷东自纬一路,西至朝阳路,南起胜利路,北止南山路 。被誉为“淮河岸边一枝花” 。中兴街(篾匠街)淮河路至南山路段 。曾名水果街、支农街 。清宣统年间,陆续有篾匠来此,形成竹器一条街,俗称篾匠街 。1950年,成立合作小组生产竹器,1957年迁走 。1980年,民办青年勤俭竹器厂成立,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恢复竹器经营 。九十年代后,随着周边商业区的发展,逐步转为特色小吃街区 。国货路南起南山路,北至凤阳西路 。曾名中和街、立新街、国光街 。1920年,蚌埠市“民众教育馆”在南山北麓举办一次规模空前的国货展览会,实业界巨子们在会上宣读了“实业救国”的誓言,抵制洋货对民族工商业的排挤,为纪念这一爱国行动,国民政府把“中和街”改为“国货路” 。凤阳西路(二马路)东起铁路六股道西至昇平街 。初名二道街,俗称二马路 。津浦铁路通车后渐成,民国初,商号增多,享誉皖北 。解放后,商业中心转移后一度消退,1979年该段新辟小商品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富有特色的个体经营的火爆闻名遐迩,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华盛街西起昇平街东到中荣街 。曾名人民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经营杂货、炒货着称 。解放后,为商业中心,西段逐渐形成农贸市场,中段有百货、杂货、炒货经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向阳饮食群、纽扣街、电器街闻名 。延安路至中荣街段曾名公园路、蚌山路、人民路,俗称花鸟市场,现名南山文化市场 。是老天桥杂耍场南迁后形成的,以经营古玩字画、花鸟鱼虫而闻名皖北,其中古玩玉器市场列全国古玩市场第8名,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城市荣誉蚌山区为“双拥模範区”,是省科普示範城区和省综合治理示範城区 。所辖纬二路、青年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优秀体育社区奖,中平街国小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集体” 。2013年,蚌山区获得市学前教育先进(县)区、省教育系统退离休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