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本领最不该被忽略的十大将领是谁?( 三 )


当时淳于琼手下有一万人,曹操虽带兵五千,但为了避开沿路袁*的盘查,都散布成小股部队改扮成袁*,直到乌巢前沿,才改装来袭 。淳于琼乍看之下以为曹操没有多少兵,就出寨迎战,没想到曹*越打越多,他才知道不好,一面回寨自保,一面向袁绍求救 。袁绍一方面是刚愎自用,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淳于琼的信任,所以只派了少数人去救乌巢,反而令张郃高览去袭曹营 。结果乌巢终告失陷,曹营也没有打下来,张郃高览更是降了曹操 。
说到这里,有件事必需要提一下 。根据《三国志·袁绍传》的记裁,淳于琼未*,他和袁谭二人单骑渡河逃走;而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的记裁,淳于琼在此役战*.这就是记传体史书的弱点,把一个史实割裂成数块不说,还往往自相矛盾 。可惜,可叹 。所以说,淳于琼虽然没有守住乌巢,但也不是个酒馕饭袋 。他的对手曹操毕竟是三国第一人,败在他手上也没什么可说的 。
五、刘封
刘封,刘备的义子,原名寇封 。
在演义中,这个家伙在战场上什么作用也没起过,也就扯扯旗放放风而已,最后还把关羽给害了,一副*有余辜的样子 。但是在正史中,这却是个悲剧 。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时收养的义子,当时刘备无嗣,所以收了刘封为义子 。等刘备入川时,刘封刚刚二十出头,已是个力大无穷,勇猛无比的青年将*了 。在跟随孔明赵云张飞入川的途中,刘封攻战克敌,以功晋封为副*中郎将 。之后刘备遣孟达攻房陵上庸,怕他一人难以成功,加派刘封助之,果然二人令上庸太守申耽望风而降 。刘封因此又升为副*将* 。关羽攻樊城时,请刘封孟达发兵相助,二人因与关羽不睦,加以拒绝 。后关羽兵败,却不敢走二人所驻的上庸,结果兵败身*,刘封确实也是难辞其咎的,但关羽之*,主因在他自身,与刘封没有多大关系 。
刘封因为关羽之事而责问孟达,结果与孟达致于不和,就夺去了孟达的鼓吹,孟达也就因此惧怕而降魏,并反过头来劝刘封也降魏 。刘封拒绝投降,遭到夏候尚徐晃孟达三路攻击,又申仪叛变,刘封腹背受敌,只得退走成都 。之后的事情发展却让人大跃眼镜!
刘备见了刘封,只是责备他为何欺负孟达,以及不救关羽,并没有他的意思 。但是诸葛亮却认为刘封刚猛,恐刘备*后刘封争位,那刘禅是万万争不过刘封的,力劝刘备*刘封 。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话,赐刘封自尽 。刘封临*时叹曰:“恨不用孟子度(孟达)之言!”刘备听了,也不免为之流泪 。
一代忠心猛将,只因有争位的可能(注意,不是嫌疑),便被赐*,真是惜乎,惜乎!
六、张昭
张昭,是东吴的第一位首席辅佐*,是个很有骨气的人,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而把他写得不成人样,实在是太过份了 。
早年的张昭声名就已远播,彭城国的国相,以及陶谦都曾扰络过他,均被他拒绝,陶谦为此差点了他,是赵昱将他救了出来 。
孙策敬佩他,对他行"升堂拜母"之礼,使张昭不得不出山,做了孙策的“长史”兼“抚*中郎将” 。
孙策很信任他,将一切行政事务都交给他,并对他以“管仲”相比 。临*前还将孙权托孤给他,并说:“若孙权不足以担当大任,则你自己担当 。万一事不顺利,由’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所以说张昭日后主张降曹,与孙策的遗言有着很大的关系 。张昭的骨气,表现在他对孙权的犯颜直谏上 。
正所谓文*谏,武*战,张昭不论是公私,对孙权的不当之处都能直言谏劝 。也因此时常与孙权发生冲突 。冲突最大的一次当属给公孙渊封燕王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