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慈善公益的力量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今年9月5日是第六个中华慈善日,如何看待三次分配中慈善的力量?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专访时表示:“相对于市场根据要素贡献进行的初次分配和政府体现国家意志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社会成员在道德、文化、观念等影响下,通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自愿参与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流动。”
第三次分配依靠“精神力量”
此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需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三次分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宫蒲光表示,初次分配关注市场经济效率,再分配以强制性行政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三次分配依靠“精神力量”,通过人性的温暖和友爱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均衡流动,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党的十九届四中和五中全会都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在宫蒲光看来,当前我国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总体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慈善事业,培育慈善组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对于帮扶困难群体、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意义非凡。”
慈善事业面临哪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体制机制和法治基础不断健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慈善法》颁布施行。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配套政策,不断推动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宫蒲光看来,随着三次分配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慈善事业将成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角色,同时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上也会产生深刻改变。“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渠道,核心要素就是发展与壮大慈善事业。”宫蒲光说。
当前,我国的慈善事业不断朝着组织化、公众化、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要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宫蒲光表示,虽然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政策激励力度的加大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税收政策向慈善事业倾斜、增加财政资金对慈善捐赠者和慈善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保障激励。
社会的爱心善意同样是慈善事业稳步前进的基础。宫蒲光表示,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志愿服务领域仍存在精神激励不足、经费投入不够等问题。应该尽快建立以精神奖励和社会优待为主、适度物质回馈为辅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如何提升慈善的力量?
今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7月19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