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仙药何首乌/黄精/地黄与灵芝( 二 )


黄精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润肺滋肾,补益脾气之功,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痰少,胸中隐痛,肾阴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脾胃亏虚所致的纳差食少等 。
《本草便读》言“黄精,为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 。此药味甘如饴,性质平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 。
《本草纲目》言其“补诸虚…填精髓,下三尸虫” 。
《本经》言其“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
《日华子本草》言其“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
《名医别录》言其“补中益气,安五脏” 。《滇南本草》言其“补虚填精” 。
《四川中药志》言其“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 。药理研究表明,黄精水煎液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对实验性结核病的豚鼠有显着的抑菌效果,且能改善健康状况,其疗效与异烟肼接近 。临床观察发现,单用黄精治疗浸润性肺结核病人,可促进结核病灶吸收,因此,肺结核病人在常规化疗的同时,服用一些黄精粥,有助于疾病向愈 。老年人常食黄精粥,不仅可延缓衰老,还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品质润多液,性较滋腻,易助湿邪,故咳嗽多痰者不宜选用 。
《本草便读》言“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 。
中国古代四仙药之地黄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属: 地黄属 Rehmannia
种: 地黄 R. glutinosa
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又称作芐、芑、生地,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
地黄在传统纺织业中用作黄色染料,故得名 。地黄的块根则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又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 。
功效
可以滋阴、凉血,治消渴、温病入血分 。主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月经过多等症 。
《神农本草经》云:“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
古方亦用在补肾药,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中皆以干生地入药,如【肾气丸】即采用干生地、桂枝,配黄酒服;而不如后世相近的复方【桂附地黄丸】(又称【金匮肾气丸】)是采用熟地黄、肉桂皮 。
中国古代四仙药之灵芝 灵芝属(学名:Ganoderma),又称木灵芝、神芝、芝草、仙草、瑞草,广义上灵芝包括灵芝科(英语:Ganodermataceae)及其近缘科属的种类,狭义上则是指广泛栽培的特定种类 。[1]
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视为仙草 。
紫芝含麦角固醇(Ergosterol)、有机酸(顺蓖麻酸、延胡索酸等)、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等 。
赤芝含麦角固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
【中国古代四仙药何首乌/黄精/地黄与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