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武科考项目-弓刀石马步箭( 二 )


金朝武艺考察有三项,即步射、马射和马枪 。
步射,用一石力的弓,七钱重的箭,射150步以外的箭靶,射十支箭 。考察射箭的准确性 。然后远射220步以外的箭垛,射三支箭,以射中多寡定优略 。这是考察射箭的力量 。
马射,每五十步放置一高五寸余,长八寸余的卧鹿(箭靶),设置三处,合150步远,考生骑马以七斗力的弓驰射两次或三次,中箭算通过 。
马枪,是在150步内,每隔30步左右错落放置一个三尺来高头顶五寸方板的木人靶,考生骑马持枪驰刺三个来回,看其刺落几个木板 。金朝武科考除考武艺外,也考策对,这点与宋朝武科考相似 。
建立元朝的蒙古族,更是以骑射见长,“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为弓马之利于取天下” 。但建立元朝后,统治者担心汉人造反,不许汉人私藏兵器,不许汉人学习武艺,因此元朝没有设立以习武致仕的武科考 。


明朝武科考并科较晚,这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赞成文武分途、希望培养文武兼备人才的主导思想有关 。直到明宪宗天顺八年(1464)才颁布武举法,这已是明朝建国第96个年头了 。虽然开科,却无殿试,直到崇祯主政,武举殿试才开,也仅五科,明亡 。
明朝的武科考重在弓马,兼取策论 。开科时,初较骑射,二较步射,三试策论:考策两道,论一道 。万历时出于边疆告急急需武勇人才的考虑,有官员建议,在马步箭的基础上增加枪、刀、剑、戟、手搏的考试,增加测试营阵、地雷、火药等科目,增加测试兵法、天文、地理的科目,惜乎未能实行 。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在马上箭、步下箭的基础上增加刀石考试 。刀分三等:80斤、100斤、120斤;石也分三等:200斤、250斤、300斤 。这是“弓刀石马步箭”的正式启始 。


1870年,手持弓箭的广西提督苏元春
清朝是武科考的鼎盛时期,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等级 。考试分内场外场 。内场考策论,外场考武艺 。外场即弓刀石马步箭 。
考试程序,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和技勇(硬弓、舞刀、辍石) 。三场为内场试策两篇,论一篇 。
马箭,马道旁侧立箭靶,纵马两回发九箭,康熙时的定制是中三箭为及格,不足三箭不准参加步箭测试 。
步箭,立射80步外的布靶,发9箭,康熙时的定制是中两箭为合格,不足两箭不准参加技勇测试 。乾隆时改为距靶30步,发6箭,中两箭为合格 。
技勇考试第一项是开弓 。开弓,就是开拉力大的硬弓,硬弓指八个力、十个力、十二个力三种,考生自选硬弓,三次拉满为合格 。
第二项举刀,刀分三等,即80斤、100斤、120斤 。刀形如青龙偃月刀 。考生任选一种刀,必须能在前胸后背舞刀花数次 。
第三项掇石,石分三等,即200斤、250斤、300斤 。考生任选一等石,或提起、或举起、或抱起……,必须离地一尺,方算合格 。
技勇三项(弓刀石)必须有二项合格,才能进入三场 内试,参考策论 。
在冷兵器时代,武科考的这些内容,对选拔身强力大、弓马高超,又懂兵书战策的将才无疑是有作用的 。


图为1911年10月,陕西汉中,辛亥革命爆发前数天,正在进行操练的清廷士兵 。
纵观历史,也确是如此,各朝名将,出身武举的寥寥无几 。如唐朝郭子仪,实属凤毛麟角 。似宋朝狄青、韩世忠、岳飞,明朝俞大猷、戚继光等,都没有出身武举的资历 。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方科技的引进 。战争形势已逐渐由火器代替了冷兵器,到了清朝末年,“弓刀石马步箭”的武科考项目早已没有了实际意义,反而对讲求武备、选拔人才有所妨害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不断有有识之士上书朝廷请求废止武科考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终于下诏:“谓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流弊滋多,而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际 。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永远停止 。”至此,历经唐、宋、金、明、清五朝的武科考终于寿终正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