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凌烟阁24功臣中为何只有1/3是李世民嫡系?( 二 )


再次,不唯亲与不避亲 。正是由于从公心出发,李世民在用人上坦然自信,既不以亲疏远近划小圈圈,也不刻意避亲以示“大公无私” 。淮安王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叔,李渊起兵时,他是李氏宗亲中唯一于晋阳之外举兵响应的,之后也是战功累累,可谓功劳与苦劳兼备 。李神通与李世民素来相善,在太子争夺战中,李神通选择站在了李世民一边,并营救过李世民 。如前所述,贞观初期,“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李神通自言:“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李世民郑重指出:“战窦建德时,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叛乱时,叔父望风而破 。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故宜居叔父之先 。”此言一出,诸将皆心悦诚服 。与此同时,当长孙无忌提出自己身为皇后之兄,不宜宠任过多,否则“恐天下谓陛下为私”时,李世民坦然回答:“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今日用你,岂因私亲!”
最后,广泛吸收各方面人才,不以出身论英雄 。如果说任人唯贤是李世民用人的原则,五湖四海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体现 。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也是不断延揽各路豪杰的过程,从对立阵营中招引人才更是他的一大法宝 。对这些人,李世民都能倾心以待、用人不疑 。这里面最典型的当属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部下猛将,屡败唐军,后归降李世民,深为李世民器重 。但由于之前与唐军将领结怨太深,不久,李世民手下诸将以担心尉迟敬德叛乱为由擅自将其关押,并劝李世民“即杀之” 。李世民却不以为然,当即下令释放尉迟敬德,并单独将其带入自己卧室,予之以金,说:“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 。我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 。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纵是尉迟敬德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听了这一番话也是感激涕零,从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随李世民 。事实上,如果我们注意到大量原属于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以及李建成等人的良臣猛将,最后纷纷归入李世民麾下为其所用,那么,对于李世民的成功,或许就不是什么难解之谜了 。
【揭秘:凌烟阁24功臣中为何只有1/3是李世民嫡系?】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曾向群臣自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我则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才能不能兼备,我常弃其所短,用其所长 。人主多恶谏臣,而我未尝因直谏黜责一人 。”寥寥数言,无疑可以让我们一窥李世民用人之道的奥秘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