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宋太宗胆寒的寡妇萧氏:一力支撑起庞大辽国( 四 )


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 。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 。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 。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戒严,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 。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 。为了笼络群臣,萧燕燕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并多次亲自审决滞狱 。还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的旧俗,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及时调整了两族关系 。
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
雍熙之役让宋患上恐辽症
契丹帝国平静地完成了权力交接,内部稳定了,外部的流言蜚语却弥漫开来 。
皇帝年幼,母亲摄政 。年轻的寡妇,偏偏倚重、宠信一个年龄相当的汉族臣子,这在读了多年圣贤书的中原人看来不免有伤风败俗之嫌 。宋朝的岳州刺史贺怀浦、雄州知州贺令图父子听说了萧燕燕的“风流韵事”后,如获至宝,相继向宋太宗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家大事由其母决断 。而其母宠信韩德让,两人之间不清不白,一定会招来国人的痛恨,辽国必定因此内乱,上下离心 。没有人会听一个妇德败坏的女人的指挥,我们应该乘此良机对辽用兵,谋取幽燕 。”
边关将领关于“契丹‘主幼国疑’,此时北上必定胜利”的汇报,惹动了宋太宗的北伐之心 。于是,他决定乘契丹孤儿寡母风雨飘摇之际,一举占领燕云十六州 。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东、西、中三路大军,由曹彬、潘美、田重进挂帅领军,挥师北上,向辽发起攻击 。因为这一年是北宋雍熙三年,这次战役被史学家称之为“雍熙之役” 。
面对分路来犯的几十万敌人,萧燕燕依然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有条不紊地展开反击 。萧燕燕偕同圣宗亲临幽州,戎装上阵,指挥作战 。在岐沟关打败了东路曹彬的主力,然后汇集优势兵力,围剿中、西两路宋军 。
当时,赫赫有名的杨老令公杨业是这次战役中的唯一胜利者 。由他充当前锋的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诸州,气势如虹 。但是,他优异的作战表现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招致了杀身之祸 。(关于杨家将的故事见下周“摆渡辽河”)
至此,宋辽之间这场空前未有的大战,经历了半年多的较量,最终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北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再也不敢奢谈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举国上下患了一种“恐辽症” 。
一战打来百年和好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 。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萧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 。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 。
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 。这是一次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提供种种重要启示的伟大战例 。三十五万大军,分两路进发 。一路五万人马出西京(大同),以佯攻牵制宋军 。另一路三十万大军在萧燕燕的亲自率领下,直逼北宋京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