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盘点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四 )


晏几道(1030-1106) , 字叔原 , 号小山 , 北宋著名词人 。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 。晏殊第七子 。自幼潜心六艺 , 旁及百家 , 尤喜乐府 , 文才出众 , 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 。他不受世俗约束 , 生性高傲 , 不慕势利 , 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 , 谋取功名 , 因而仕途很不得意 , 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 , 其小令语言清丽 , 感情深挚 , 尤负盛名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 , 歌尽桃花扇底风”等词句 , 备受人们的赞赏 。有《小山词》传世 。与父晏殊被称为“大晏”、“小晏” 。
苏洵 苏轼 苏辙
宋仁宗嘉袥初年 ,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 , 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 , 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 , 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 。”“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 , 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苏洵(1009—1066) , 字明允 , 号老泉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 北宋文学家 。宰相韩琦奏于朝 , 除秘书省校书郎 。擅长于散文 , 尤其擅长政论 , 议论明畅 , 笔势雄健 , 著有《嘉祐集》二十卷 , 及《谥法》三卷 , 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少时不好读 , 喜游 , 其《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少年喜奇迹 , 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 , 爱此宇宙宽 。岷峨最先见 , 晴光压西川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 , 在自学成材上 , 苏洵也是后人的楷模 。“苏老泉 , 二十七 , 始发奋 , 读书籍 。”这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 。苏洵是幸运的 , 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 。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嘉祐年间“进士” 。其文汪洋恣肆 , 豪迈奔放 , 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苏轼生性放荡不羁 , 人性率真 , 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 , 好美食 ,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 好品茗 , 亦雅好游山林 。其诗题材广阔 , 清新雄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 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
苏辙(1039—1112) , 字子由 , 北宋散文家 , 自号颍滨遗老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嘉祐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 , 以儒学为主 , 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 , 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 , 分析当时政局 , 颇能一针见血 。史论同父兄一样 , 针对时弊 , 古为今用 。著名文章有:《新论》、《六国论》、《上皇帝书》、《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巢谷传》《老子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