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皇帝梦难圆!五丈原前诸葛亮到底在等什么( 五 )


诸葛亮主蜀之后 , 原定的战略目标并没有改变 , 加封魏延为凉州刺史的目的 , 略同于马超 。第一次和第四次出兵 , 都是奔天水这一凉州的战略要地而去的 。如能在天水一带站稳脚跟 , 魏国再出兵反抢就十分困难 , 西蜀军队已占领战略要地 , 利用陇上复杂的地形反客为主以逸待劳 , 魏军不仅有长途奔袭的疲劳、输运的艰难 , 而且需逆渭水仰攻 , 这在战略战术上都处于不利地位 。正因为凉州重要的战略地位 , 所以魏国始终没有给诸葛亮留得立足的时间 。
第二次走陈仓道围攻陈仓 , 不仅是因为考虑到对方防守薄弱的缘故 , 更重要的是 , 诸葛亮受第一次轻易取得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成果的鼓舞 , 所以此次的决心更大了 , 想一口吞下凉州南半部 。一旦拿下了陈仓 , 就锁住了魏军从关中西上支援天水的咽喉 , 缺乏支持的天水一线地方守军 , 就不是蜀军主力的对手 。抢夺陈仓不失为上策 , 但需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力支持 。而魏军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军事要地 , 即令一时为蜀军夺取 , 蜀军仍然会处于客位 , 会受到东西两面的夹击 , 泱泱魏国有充足的粮食和兵源 , 且没有远距离输运之虞 。所以攻城不下后 , 诸葛亮不得不放弃这一目标 。第三次虽然夺取了武都、建威两郡 , 也是为夺取天水扫除外围障碍 。
这时候 , 诸葛亮已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之中 , 他始终忠于刘备夺取凉州的战略目标 , 却不曾分析形势迥异的变化 。刘备夺取益州后 , 经济上 , 有荆州六郡和整个益州丰富的物产做支撑;军事上 , 不仅节节取得了重大胜利 , 而且并吞了荆州南四郡和益州刘璋的十余万军队 , 实力充盈 , 威望徒增;投奔过来的马超在凉州经营多年 , 虽然最后失败了 , 但还有巨大的政治影响 , 支持马超的地方势力还很雄厚 。在经历了丢失荆州特别是夷陵惨败后 , 西蜀已元气大伤 , 一时间很难振作;马超病逝后 , 在凉州的这面大旗已经倒了 , 支持马超的潜在势力已作鸟兽散 。一句话 , 西蜀已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所有条件 。此时惟一的出路是 , 对外部依险固守 , 等待时机;对内部 , 与民休养生息 , 培植元气 , 积蓄力量 。然而诸葛亮见不及此 , 却徒然进行没有胜利可能的北伐 。至于今天一些史学家说 , 诸葛亮自知西蜀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 想以主动出击阻止魏国入侵的解释 , 是毫无依据的猜测 , 无意中已给诸葛亮做了情人 。在当时 , 魏国视东吴为主要敌人 , 争夺的重点在江淮一带 , 并没有入侵西蜀的任何计划与迹象 。诸葛亮三次北伐后 , 召来了曹真、司马懿的一次南伐 , 也因大霖雨半途而废 , 此后又没有什么动作了 。
其二 , 策略是蚕食魏国以强大自己 。从刘备到诸葛亮当国 , 都知道西蜀地域狭窄、人口稀少、物资匮乏的弊病 。特别是荆州西三郡丧失后 , 东出三峡掠取中原已不可能;东吴是盟友 , 荆州西三郡不能再收复也无力收复 , 否则同盟会再次破裂 , 会为强大的魏国各个击破 。诸葛企图通过夺取魏国边远的地盘以壮大自己 。要以小击大、以弱击强 , 当然不能进行战略决战 , 更不能鲸吞而只能蚕食 。所以不可能从汉中出师向东夺取西城(今安康) , 以打开夺取南阳进袭中原的通道 , 只能在魏国西部边陲的凉州下手 , 这里的防守比较薄弱容易夺取 。夺取之后 , 陇上复杂的地形有利于蜀军的固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