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虞国的起源是什么?鲜虞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三 )


此后晋与鲜虞长达近20年,没有大的冲突 。公元前507年,晋与齐、宋、卫等国在召陵会盟,图谋伐楚,鲜虞趁机举兵反晋,“秋九月,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获晋观虎,恃其勇也(《左传·定公三年》)” 。随后,遭到晋国报复 。公元前506—505年 “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晋士鞅围鲜虞,报观虎之败也(《左传·定公五、六年》)” 。
公元前497年,由赵氏内讧演变为晋卿内争 。晋定公和智、韩、赵、魏挫败晋国的范氏、荀氏势力,晋卿中行寅、范吉射逃往朝歌(河南淇县)和邯郸氏赵稷联合对抗,并在齐景公的斡旋下,齐、鲁、卫、郑等国支持这支反晋势力 。公元前 494 年,赵鞅率军围朝歌,齐、卫、鲁、鲜虞联军攻晋五鹿(河北大名东)以救范氏 。随后,齐、卫、鲁、鲜虞联军攻占晋棘蒲(河北赵县境) 。鲜虞介入了晋卿内争,加入到齐、鲁、卫联盟 。公元前491年,赵鞅包围攻克邯郸,荀寅奔鲜虞,赵稷奔临 。齐国将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隆尧县西) 。
公元前490年赵鞅攻陷柏人城,荀寅、范吉射奔逃齐国,晋八年内战结束 。公元前489年,晋赵鞅率师伐鲜虞 。
《吕氏春秋·权勋》曰:“中山之国有仇繇者,智伯欲伐之而无道也 。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 。仇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 。……赤章蔓枝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仇繇亡” 。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第十八卷《由》:“方以智曰:‘春秋仇由国,今之太原府盂县也,智伯欲伐仇由,即此 。’盂县今属山西平定州,东北半里有仇犹城” 。仇由可能是散布在山西中部的鲜虞的一支,但不一定与立国中山地的鲜虞国有主从关系 。又《古本竹书纪年》载:“晋出公十八年(公元前457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邱” 。《水经注》卷十二《巨马水》引《竹书纪年》称:“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 。穷鱼之丘,《水经注》以为涞水所经之射鱼城即穷鱼之丘,在今涞水县西 。杨守敬《水经注疏》据《太平寰宇记》称易县有鱼山,较之射鱼城距离中山为近,有待考证 。又《国语》卷十五《晋语九·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云:“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胜左人,中人” 。赵襄子为赵鞅之子,据《史记·六国年表》,赵襄子在位时间自公元前457年至425年,《国语》将此条置于赵襄子即位之后至三家灭智之前,即公元前457年到453年之间 。赵襄子伐狄应在这一时期 。
《水经·滱水注》记载,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东过唐县南,“水出中山城之西如北 。城内有小山,在城西,侧而锐上,若委粟焉”,“俗以山在邑中,故亦谓之中山城,”“言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称中人城“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春秋时鲜虞国之中人邑也 。”西晋张曜《中山记》说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 。“中山”之名可能因中人城而得名 。进入战国后的这三次战争,皆言中山,而不提鲜虞,以“中山代鲜虞”,这是因为鲜虞都于“中人城”的缘故 。有学者认为《国语》记赵襄子伐狄言“胜左人、中人”而未言灭,可能是有道理的 。但自赵控制了左人、中人后,鲜虞已经失国,由此,便衰落下去了,消然淡出,绝于史籍 。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明确鲜虞既非白狄,姬姓,也非箕子后裔,子姓 。鲜虞实为山西舜帝后裔,鲜虞人立鲜虞国于中山之地,而非“中山国”,也未见自称“中山”,因此,鲜虞与中山国无关 。战国后史料多以“中山”代替“鲜虞”,或以“狄”这一笼统概念代替“鲜虞”,以致造成许多错乱 。剥离了“鲜虞”之后,再来讨论“中山国”,就少一个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