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围魏救赵骗了两千年,齐国根本不想救赵( 二 )


其次,魏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已是强弩之末;齐军却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以盈待竭,优势更加明显 。
再次,庞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对手竟不是田忌,而是本应沦落成泥、流浪在大梁街头而永世不可能翻身的上铺兄弟孙膑,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必然让心理健康状况本就不好的庞涓肝胆俱裂,精神崩溃 。主帅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灵魂崩溃,肉体必然毁灭 。
还有,齐国是武学之乡,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齐军因此强于技击,而疏于军阵(太横,管不住) 。所以,在阵地战中,魏武卒精良的装备、强大的纪律性与韧性都优势巨大,然而在桂陵狭窄的山道中,士卒往往需要各自为战,这时就单兵的技击能力就更重要了,而无论长矛突刺、剑术搏杀、弓弩剑法、徒手格斗,齐技击都堪称一流,这样魏武卒自然就落了下风 。
分析了这么多,结局自然没有悬念了,桂陵一战,齐军大获全胜,魏军全军覆没,庞涓被俘,一切丰功伟业顿时沦为笑柄 。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孙膑兵法》出土以前,中国人普遍认为桂陵一战是就是“围魏救赵”,这一个成语也被无数军事专著提及,引为经典战术,名列三十六计之第二计 。就连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也结合现代武装斗争,肯定了这一战术,指出 “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
然而,当《孙膑兵法》出土之后,我们这才从其中的记载发现,原来“围魏救赵”根本就是假的,齐军的围魏是假的,齐军的救赵也是假的,魏国人也根本不是因为大梁被围而回援,齐国人也根本就不在乎邯郸的死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魏赵二国两败俱伤,然后果断出手,一举承二国之弊,成为最后的赢家 。
其实赵国国土广大,即便丢了邯郸,亦不至亡国,所以尽量的削弱魏赵才是齐国此次军事行动的第一目标 。事实上,赵国此次被削弱的还不够,以至于一个胡服骑射又使赵国实力大增,后来还主导了五国伐齐差点将齐国灭掉 。早知如此,孙膑还应再晚一点出手更好 。
我们早该怀疑的,以大梁城坚固的城墙、发达的水网,以及完整的水陆防御体系,当时军事能力并不强大的齐国根本不可能对其造成实质性的威胁,那么围魏救赵从何谈起!
魏国地处河南平原,基本无险可守,所以才会更加重视城墙的修筑,特别是国都大梁的城防,在当时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
事实上,作为战国时代城防最坚固的超级都会,大梁城就从未被人力攻破过,后来秦国名将魏冉、白起也都曾兵临城下,但也都只能望城兴叹,悻悻退兵 。整个战国时代,大梁城只有一次被攻破,那就是战国末期秦将王贲将大梁周围的水网体系及大小城池蚕食殆尽后,引水灌城,水淹大梁3个月,直到城墙被水浸毁,秦军才将其攻破 。
如此金城汤池,以孙膑之智,他可能贸然围攻吗?《孙子兵法》尝言:“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膑自己在《孙膑兵法》中也有一章《雄牝城》介绍了哪些城池可以攻打哪些城池千万不能攻打,而像大梁这样的超级“雄城”,孙膑自己都认为不可能攻破,庞涓又怎会轻易上当呢?
事实上,孙膑在内心压根就没想过救邯郸,邯郸也压根就没被救下来 。齐军对宋卫的策反、对襄陵的进攻、在平陵的惨败、对大梁的佯攻全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两个,怒敌与骄敌 。孙膑之先祖孙武《孙子兵法》尝言:“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敌人越是卑视我方,我则越要助长你的傲气,使你头脑膨胀 。庞涓攻破邯郸,本已傲到极点,孙膑再加一剂猛药下去,庞涓还不尾巴翘到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