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这个老外在中国组团献血,背后故事不简单……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一名在上海工作18年的
尼泊尔外科医生
一个名为“Bloodline”的
“熊猫血”献血志愿者组织
一座“像沸腾的火锅”的城市
这三者究竟因何交汇?
又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尼泊尔外科医生留沪工作
发现“熊猫血”稀缺问题
阿思势是一名来自尼泊尔的外科医生,在上海已经工作了18年。阿思势的父亲是一名肺科医生,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绩优异的阿思势选择学医。
2003年,拿到政府奖学金的阿思势来到上海,攻读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便留在上海工作。工作之余,他常常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还成为了义务宣传员。
文章插图
Rh血型与ABO血型是人类输血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类型,由于Rh阴性血在我国人群中非常少见,故又被称为“熊猫血”。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阿思势深知血液在手术中的重要性。
阿思势回忆,一位法国游客曾在上海旅游时出车祸需要大量输血,血型是Rh阴性。这一血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占比较低,但在外籍人士中占比相对较高。
阿思势得知血库储存量不足,立即发了一条朋友圈求助。意想不到的是,很快有80多位好友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为这位游客的生命接力。 也正因此,阿思势发现了“熊猫血”在医疗急救中的稀缺问题。
“Bloodline”聚集力量
外籍志愿者加入献血行动
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团队?这样可以聚集越来越多的力量,还能方便大家交流。于是,成立一个献血志愿者团队的念头在阿思势的心中萌芽了。
“我身边的很多外国朋友都有无偿献血的意愿,可对中国的献血政策和现状并不了解,这让他们对献血望而却步。” 在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指导下,阿思势发起成立了名为“Bloodline”的献血志愿者组织,组织在上海的外国人宣传献血知识并定期组织志愿献血。
文章插图
?
此后,外滩、东方明珠等地标的无偿献血车上,都留下“Bloodline”成员撸袖献血的记录。
“虽然我不是中国人
但我有一颗温暖的‘中国心’”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Bloodline”向在沪外籍人士发起献血抗“疫”的宣传动员,并组建名为“武汉加油”的微信群,成功招募200余人次的外籍人士捐献热血。
【 外籍人士|这个老外在中国组团献血,背后故事不简单……】“看着很多陌生面孔举起胳膊、卷起衣袖,我激动不已。” 阿思势回忆道。
文章插图
现在,阿思势的妻子和女儿也加入到志愿活动中,阿思势的女儿也成为了“Bloodline”一员,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为“热血爸妈”摇旗呐喊。
文章插图
“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但我有一颗温暖的‘中国心’。” 说这话时,阿思势脸上满是温暖的笑容。在阿思势的眼里,上海就像一个火锅,包罗万千永远沸腾。 在这里,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如今,诞生于上海的“Bloodline”已覆盖北京、天津、厦门、广州等14个城市。“Bloodline”成员不断更换,阿思势可能也会离开上海,但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献出的热血,已融入城市的血脉,被永久珍藏、永远不会被遗忘。
文章插图
- 第一附属医院|大爱无疆!贵港一小伙因车祸离世,家人忍痛作出了这个决定
- 民警|(中国网事·感动2022)7年收获群众230面锦旗 这个民警有点暖!
- 《横山这个农村女生让人泪目》续 患病女生收到善款5万多元
- 张剑|收录进高中教科书!桐乡这个家庭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 广西医科大学|2022年第1天,这个26岁小伙让7个人重获新生!
- 城管|这个冬天不太“冷”奉化街头又现“爱心姜茶”
- 这个元旦假日,他在“家”上岗|派出所里的暖心事 | 董老伯
- 志愿者|“这个冬天,我遇到了一群温暖可爱的人”——记高新区细柳街道西新社区志愿者王诗画
- 新年第一照|“新年第一照”见证初心,他们这样纪念这个幸福节日
- 这个跨年之夜,他们在默默的坚守……|派出所里的暖心事 | 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