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看待地球宇宙的,除了天圆地方还有什么( 二 )


图4 浑仪 ,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 , 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
相比于盖天说 , 浑天说无疑是更推进了一步 , 其认为天地并不是一个半球体 , 而是一个球体 。这种观点认为天宇宙好比鸡蛋壳 , 而地球则是其中的蛋黄 。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 , 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是无限的 。正如张衡所说:“过此而往者 , 未之或知也 。未之或知者 , 宇宙之谓也 。宇之表无极 , 宙之端无穷 。”
在我们今天看来 , 浑天说比盖天说更具有进步性 , 但古人认为这两种观点并无高下之分 , 而是各自持不同看法 。不过 , 浑天说还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 , 那就是根据这种观点能够制造出一种天体仪器——浑天仪 , 古人根据浑天仪能够制作出较为精确的历法 , 对于祭祀与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
图5 张衡(78年—139年) , 字平子
三、宣夜说:天了无质
从前面两种天文观点来看 , 无论是盖天说还是浑天说 , 都将天体看成一个球体 , 即一种实体的观念 。与这两种观念相比 , 宣夜说无疑是一场思想革命 。宣夜说认为“日月众星 , 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 , 其行其止 , 皆须气焉 。”即整个天体漂浮于气体之中 。
【古人是怎么看待地球宇宙的,除了天圆地方还有什么】其实 , 宣夜说的观点起源极早 , 如《庄子·逍遥游》认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即整个天地是由于气构成的 , 并且是无限的 。后来的宋钘、尹文继承了庄子的元气观念 , 将世界万物的本源追溯到“元气” 。后来的名家著名代表人物惠子则提出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历物十事” , 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至大无外 , 谓之大一;至小无内 , 谓之小一 。”这种关于宇宙既无限大又无限小的观点成为宣夜说的思想奠基 。
图6 古人对天文记录的石刻
宣夜说一直处于发展之中 , 最终成型于晋代 , 如《晋书·天文志》记载“天了无质 , 仰而瞻之 , 高远无极 , 眼瞀精绝 , 故苍苍然也 。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 , 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 , 夫青非真色 , 而黑非有体也 。日月众星 , 自然浮生虚空之中 , 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是以七曜或逝或住 , 或顺或逆 , 伏见无常 , 进退不同 , 由乎无所根系 , 故各异也 。故辰极常居其所 , 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 。摄提、填星皆东行 , 日行一度 , 月行十三度 , 迟疾任情 , 其无所系著可知矣 。若缀附天体 , 不得尔也 。”
这种观点认为 , “天了无质”即天体是没有形质的 , 不是一个实体 , 而是无边无际的气 。而日月星辰则依托于气体在宇宙中漂浮运行 , 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轨道 , 有规律、有秩序的不停运转 。
图7 “日心说”(左)和“地心说”(右)
我们知道 , 西方天文学最为著名的两种观点即是地心说和日心说 。
这两种观点都将天体看作一个坚硬的球体 , 其他的日月星辰都固定于这个球体之上 。但宣夜说却否定了这种观点 。宣夜说认为整个宇宙是无限的 , 充满着气体 , 世界是由气构成的 , 因此呈现出虚空的特点 , 所有的天体都漂浮于气体中 , 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行 。这种思想与西方天文学相比毫不逊色 , 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惜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引起多大重视 , 几近失传 。我们今天能够了解这一观点 , 无疑是得益于《晋书·天文志》 , 得益于中国发达的史学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