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并非死于朱元璋之手:明朝立国前已死?( 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循吉《苏谈》中支持了这个说法:“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 。前文中说了,由于缺乏信史依据,我们只能姑妄读之信之 。
实际上,如果联系到元末明初那个混乱的时代背景,也不难窥测出沈万三发家的大致脉络,敛财途径可谓多多 。
其一,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大多荒芜,沈万三借机扩占无主之地,或有可能,通过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终于拥有了不少的良田,攫取了第一桶金,此所谓“农本”;其二,元末盛行高利贷,沈万三或是通过广放高利贷,从而迅速致富,此所谓“金融”;其三,元末无海禁,海商往来频繁,沈万三可能充当了徽商与海外之间的贸易桥梁,此所谓“外贸” 。
借乱世,起于“农本”,成于“金融”,发于“外贸”,最终成就了沈万三之大地主兼巨商的传奇 。如果“陆氏赠财说”有史料依据的话,也只能说明沈万三善于理财而已,不足称道 。
沈万三由盛转衰,不能绕过“在商言商”
如今的剧评家、学者等都在纷纷撰文,期望通过沈万三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些道理,有赞其励志的,有责其炫富的,也有夸其为富守仁的,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窃以为,就传奇而言,探讨沈万三由盛转衰的滥觞,不能绕过“在商言商”四个字 。
【沈万三并非死于朱元璋之手:明朝立国前已死?】熟悉《明史》或读过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大概都清楚,朱元璋兼并吴地、打败张士诚,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吴地富商百姓对张士诚的倾囊相助 。
由此,朱元璋对江南商民恨之入骨,曾课以重税 。
在这样的政治气候里,作为商人的沈万三应该明哲保身,“在商言商”,才是他的公共表达,对其他的任何事,可以不表态、不参与、不反对,恐怕才是理性选择 。可惜他过于高调了 。
苏洵曰:“赂权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至高无上的皇权,不可比肩的帝王尊严,朝廷基石的军队,焉是一个匹夫商人所能左右和冒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