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好报,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对公婆极尽孝道,又对包绶悉心教养,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也使朝廷颇为赞赏,后来宋哲宗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嘉奖诏书为当时大文豪苏轼所撰,成为一段佳话 。
崔氏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可谓善终 。崔氏生前对包绶亲如母亲对待儿子一样,当然包绶也对她像母亲一样很孝顺,在后世的一些戏剧里,包绶对崔氏便是以嫂娘称呼的,可见他们之间的似海深情 。崔氏去世之时,包绶正在开封最高学府里担任国子监丞,闻讯之后,悲痛欲绝,连夜奔丧回到合肥,为其嫂披麻戴孝,犹如对待生母一样 。包绶跟其父亲包公一样也是位至仁至孝之人 。
当然,包绶也跟其父一样,是位彪炳千古的清官 。包绶的忠孝仁义和才识得到朝廷广泛认可,特别是其岳父宰相文彦博更是对其赞赏有加 。宋仁宗去世后,文彦博便向继位的宋哲宗呈了《举包绶》的奏章,特别推荐他 。宋哲宗便赐包绶做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团练判官,这是包绶第一次做官 。包绶不负众望,他在任期内执法严明,大公无私,办事认真,毫不贪图财利富贵,深得老百姓拥护和爱戴,被认为是百姓的好父母官 。连他的直接领导,濠州知州也十分佩服他 。
知州见包绶虽身为名门之后,却低调从事,不骄不躁,而且礼贤下士,他遇到什么大事便常与包绶讨论,包绶也对知州直言不讳,二人相处甚欢,合作愉快 。包绶三年任满,离开濠州时,老百姓也是恋恋不舍 。他首次当地方官便博得了一个‘廉洁勤政’的好名声 。
包绶之后便调至开封,升为七品宣义郎,分配做少府监丞,主要负责管理天子使用的龙袍、车驾、宝册、符印、旌旗等物 。这个工作很繁杂,可谓千头万绪,但包绶却处理的井井有条,赢得了王公大臣们的赞许,大家纷纷上奏推举他,尤其是包公的生前好友宰相文彦博,再次为自己的得意女婿出马,他向皇帝的推荐奏章写的最为恳切,说:“故枢密副使包拯身被忠孝,秉节清劲,直道立朝,中外严惮,先帝以其德望之重,擢为辅臣,未尽其才,不久薨谢 。”并指出“包拯之后,唯绶一身,孤立不倚,能世其家,恬静自首,不苟求进”,由于受到满朝文武大臣倾力举荐,包绶再次受到重用 。
他先是被任国子监丞,继而进为宣德郎,再升为六品通直郎 。不久,包绶又被任命为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通判 。包绶到汝州后,仍然是兢兢业业,为民办事,坚持“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原则,他仍然是严明执法,公事公办,铁面无私,有其父包拯为政之风,被老百姓称为“小包公” 。
后世的戏剧,比如京剧、豫剧都有《小包公》这个经典剧目 。在之前的农村,小包公跟他父亲黑老包一样有名气,会唱老包戏的也都会唱小包公戏,特别是在河南、山东、安徽的乡村,甚至有不少女演员都吼小包公戏 。可见包绶在民间的影响力 。总之,经过包绶的努力,不久,汝州便呈献一片平和清明的景象 。包绶再一次由于优秀的政绩和优良的民间口碑,被朝廷晋升为六品朝奉郎 。
包绶在汝州任职期满后,调离汝州时,汝州百姓扶老携幼,为他夹道送行 。官当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值了!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包绶调任谭州(今湖南长沙市)通判 。他前去赴任时,途经合肥老家,没有久留,一安排好家事,便出发了 。包绶一路乘船从南淝河进巢湖,后入长江,再迎着滔滔江水,溯流而上 。
要去一个新的地方上任了,他心中一如这江涛,心潮澎湃,想到自己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不仅踌躇满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可是天妒英才,正值年富力强的包绶此刻竟踏入了一条不归之路 。在去谭州的途中,他在船上突然患病,船只开到黄州附近时,一代清官,包绶便不幸病逝,撒手归西了 。可惜一代英才,天降清官,就这样永远地走了,包绶当年才48岁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 安费扬古的作战能力如何他是怎么打败布利奇的
- 段正严: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文安帝段正淳之子
-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他是被人杀的
-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董其昌上榜,他是行书第一人
- 他是乱世中被埋没的将军,差点挽救了秦朝
- 神仙颜值电竞选手排行榜:喻文波上榜,他是电竞霍建华
- 他是庶出被世人瞧不起,最后成为天下人的领袖
- 他是宋代最傲娇的文人,写下一首让人难堪的词
- 他是声名赫赫的学者,为何却被称为胡骗?
- 他是蒙古西征欧洲的统帅,至今让西方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