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马铃薯竟然是贵重食物只有贵族吃得起( 二 )


自乾隆初年始,户口管理日益放松,农民得以自由迁徙,大规模的移民垦殖活动兴起 。伴随着移民迁徙的步伐,马铃薯的薯种及种植技艺流传得更远,就连相对偏远的西南、西北地区及陕南高原也开始尝试栽种 。所幸,马铃薯的表现并未令人失望,它不但很快适应了复杂的自然环境,而且产量颇高,远超一般高原作物 。按汉中知县严如煜所称,嘉庆年间,单株马铃薯普遍可结实十数、数十颗,哪怕是一块贫瘠的沟地,也往往能产出十数石马铃薯 。考虑到当时的种植条件和技术,这已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道光年间,马铃薯进一步传播到山西中部、北部,其后山西更发展为中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 。马铃薯的到来受到了山西人民的极大欢迎,当地人根据地域特色,亲切地称这种花白茎大的作物为“山药蛋” 。当时马铃薯产量之高,竟已达年收数百石的地步 。
马铃薯的移植频频传来捷报,使更多人认识到这类作物潜在的经济价值 。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马铃薯的种植在全国蔚然成风,南至闽粤等地,北至蒙古、东北,几乎随处可见马铃薯的身影 。
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马铃薯突如其来地造访中土,带着满满的活力与生机,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安家落户,而包容的中国人亦毫无保留地接纳了它,并将之发展为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 。或许,这便是历史的选择,机缘的造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