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燕国乘火打劫,却为何差点被赵国反灭?( 二 )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向西北进军征服诸胡,又灭了夹在邯郸与代郡两个板块中间的中山国 。三大板块的防御纵深都大大扩展 。可惜,赵武灵王灭中山后把废太子赵章封为代安阳君,晚年又发昏想封他为代王,结果引发了沙丘宫变 。
胡服骑射
总之,三元中心的政治格局,既让赵国难以被一举消灭,也导致赵国内部山头林立,政变多发 。
燕相栗腹只看到了被战争直接重创的邯郸首都圈,而忽略了晋阳、代地两大板块实力较为完整的事实,从而严重低估了赵国的实力 。他更没料到的是,赵国即将在一位“国防经济学家”的帮助下重回山东六国之首 。
厚积薄发的国防经济学家
长平之战让赵军丧师45万,邯郸之战也是血流成河的惨胜 。但赵国借诸侯之力夺回大片土地,恢复到长平之战以前的三元格局 。人口损失惨重,但基本的地盘还在,强秦又处于商鞅变法以来罕见的低谷期 。
重建的基础有了,喘息的时间有了,就差办法和人才 。残破的东部邯郸板块与刚收复的西部晋阳板块都挑不起这个重担,远离两次恶战的北部代地板块应运崛起 。那个盘活赵国北方各边郡的能人叫李牧 。
战国四大良将之一的李牧,常年镇守雁门关,防备匈奴胡骑南下 。他上任时恰逢赵国衰弱,朝廷财政极度困难 。赵孝成王给不了足够的军费,于是下放权力 。
李牧作为雁门、代郡边防军的总指挥,掌握了军事权、行政权、人事权、财政权 。也就是说,朝廷让边军自谋生路,能不能拉起一支部队,全看李牧的根据地建设能力 。
若是只会冲锋陷阵的武夫,早就被粮饷筹集问题烦死了 。但李牧脑子好使,充分利用了自主权 。他镇守的雁门关地区属于农牧混合型经济区,边民兼营田畜 。这里南连晋阳、北通代地,既是赵国西中心与北中心之间的纽带,也是赵与诸胡、秦、韩等国商旅周流财货的中转站 。
赵国晋阳铲币
李牧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官吏,一面保护赵国边民田畜,一面让边军掌管关市贸易 。各关市的租税不必上缴国库,统统输入李牧的幕府,充作军费 。没过几年,边军凭借边贸积攒巨额财富,士兵的待遇优厚 。李牧每天都会杀几头牛来犒劳训练辛苦的将士 。
但是,他严令各部不准主动迎击匈奴,匈奴看不起他,赵军边兵也颇有微词 。朝野弹劾日多,赵孝成王怒而换将 。新上任的将领每次都会出动迎击入寇的匈奴,但几次交战失利,边民不得田畜,朝廷的军费开支猛涨 。
赵国君臣这才意识到,李牧这个“胆小鬼”守边时,匈奴并没对边疆造成实质性威胁,反而让边军的兵力和财力越发雄厚 。赵孝成王无奈,只好重新启用李牧,一切交给他自己掌握 。李牧故技重施,几年后居然把边军扩充到了二十余万 。
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李牧集结了一百三十乘战车、一万三千骑兵、五万百金勇士、十万善射的步兵,精心部署了一个伏击圈 。
李牧
他大纵牛羊马匹于野外,让士兵佯装败退,任由匈奴掠取 。匈奴单于闻讯,倾巢而出,结果被赵军伏击,斩杀十余万骑 。单于远遁塞外,匈奴在此后十余年都不敢再靠近赵国边城 。
事实证明,赵国如果不采纳李牧的谋略,边疆必不得安宁,朝廷和边关都会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赵孝成王下放权力的政策,给了精通国防经济学的李牧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
李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无谓的军费支出,利用政策倾斜迅速积累大量财富,并将其用在刀刃上 。北方边郡蓬勃发展,朝廷省下钱搞重建,赵国恢复元气的速度因此大大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