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何化为蝴蝶而不是其它什么( 二 )


按《古今乐府》的记载 , 南朝刘宋时 , 有士子暗恋一位客舍女子 , 相思至死 。入葬时 , 运载棺木的牛车经过华山旁女子家门 , 牛不肯前 , 女子遂出门而歌:“华山畿 , 君既为侬死 , 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 , 棺木为侬开 。”棺木应声而开 , 女遂入棺 , 两人乃合葬 。
网络配图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何化为蝴蝶而不是其它什么】在这些早期传说中 , 相爱的两人在死后通常是化树(连理枝)或化鸟(比翼鸟、鸳鸯)两种结局 , 至中唐时白居易写《长恨歌》 , 还描述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深宫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 可见这是时人最为熟悉的恋情真挚的象征 。
除“连理枝”起源于《韩凭夫妇》故事外 , “比翼鸟”的形象则更源远流长 , 在《山海经》中就已出现 , 只是当时并未作为感情美满的象征 , 《山海经·西山经》中甚至认为它的出现预示着灾难:“见则天下大水” 。直至西晋张华《博物志》中 , 才写到“南方有比翼鸟 , 飞止饮啄 , 不相分离……死而复生 , 必在一处” 。
或许是在魏晋这样一个礼法松弛的乱世 , 它们的形象才被逐渐地世俗化了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 日本也将相爱、但生前无法结合、不得已殉情的男女的合葬墓称为比翼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