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首彭端淑( 二 )


“诗学魏、文学左史”遗憾的是 , 制义这种套路式的体裁 , 限制了彭端淑在文学道路上的发展 , 直到他50岁后才慢慢领悟写文章应该贴近现实 , 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 写出了《白鹤堂文集》四卷、《雪夜诗谈》二卷、《粤西纪草》一卷、《曹植以下八家诗选》若干卷、《蜀名家诗抄》二卷以及《晚年诗稿》、《碑传集》、《国朝文录》、《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广东通志》等作品 。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 , 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即出于本书 。可以说 , 他的散体古文和诗歌在当时都有着很高的影响 , 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以文名鼎立蜀中 , 被誉为清代“蜀中三才子” 。
彭端淑教书育人 。
有着极高为学修养的彭端淑 , 爱惜人才 , 一生造士颇多 。他在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时发现了纪昀的人很有文才 , 他便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 , 拔取纪昀为解元 , 纪昀后来成为一代名臣、文学大家 , 总编纂《四库全书》 , 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 在民间以“纪晓岚”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 。
在彭端淑人生的最后20多年的时间里 , 他把心血奉献给了四川的教育事业 , 促进了四川人生成长 。当时锦江书院是四川省的最高学府 , 彭端淑在此任主讲、院长 , 在院学生有200人左右 , 都是川内秀才以上的人员 , 学员学费、生活费由清政府拨给该院的学田供给 。
“锦江栖迟二十年 , 每逢寒食一清然 。”彭端淑在锦江书院指教后 , 生活虽然清苦 , 但内心更趋于平静了 , 他当时的心境在他的《戊戌草?寒食》一诗中有生动形象的描述 。在执教锦江书院期间 , 彭端淑培养了许多人才 , “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 , 以及张翯、钟文韫等皆为他学生 。
【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首彭端淑】乾隆四十四年 , 彭端淑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 享年八十一岁 。彭端淑虽然去世了 , 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 为纪念彭端淑 , 丹棱有把城区一条大路命名为端淑大道 , 他的家乡丹棱县双桥镇 , 不仅保存了一些建筑 , 更重要的是双桥镇收集整理了彭端淑的作品 , 供每一个双桥人学习 , 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 , 每一个双桥人就是传承《为学》文化的“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