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现在哪个民族多_乌孙现在哪个民族( 二 )


国际上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表明,今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这些早期印欧人种居民的遗骨(体)同吐火罗人或月氏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可能属于吐火罗人或月氏人的文化遗存 。[48]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吐火罗人和月氏人的体质特征形态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吐火罗人和月氏人在体质形态上就应属于古代印欧人种的北欧型和地中海型,与主要属于中亚两河型(或称帕米尔-费尔干型)的乌孙人明显分属古代印欧人种的不同族群 。塞人在体质形态上也属于地中海东支型 。乌孙在占据伊犁河、楚河流域后融合了残留在这里的吐火罗人、月氏人和塞人,所以在乌孙人中也就出现了北欧型、地中海型或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印欧人种的成分 。所有这些与《汉书·西域传》中“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的记述可以交互印证 。
此外,乌孙人类学类型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少量蒙古人种特征的混合,而且越往东这一特点越明显 。具有这种混合特点的乌孙头骨在类型上有些接近匈奴 。这表明乌孙在西迁前与蒙古人种的民族发生过接触 。据《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乌孙在河西西部活动的时候,其王难兜靡为大月氏所攻杀 。
《史记·大宛列传》云:难兜靡为匈奴所杀 。匈奴开始时在西方的主要敌人是月氏,而乌孙又在月氏的西部,所以很难想象匈奴会越过月氏攻击乌孙 。此外,《史记》《汉书》都说难兜靡死后,其子昆莫为匈奴所收养,乌孙民众亦多归附匈奴 。匈奴单于在昆莫长大后将其父的部众交还给他,助其复国 。
如果难兜靡是匈奴所杀,那么匈奴单于的上述做法明显与情理相悖 。所以,比较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难兜靡被月氏所杀后,乌孙民众投奔匈奴 。匈奴单于将难兜靡之子昆莫抚养成人,助其复国,并用以进一步打击匈奴在西方的大敌 。于是才有以后昆莫西击月氏,占据塞地之事 。乌孙西迁后实力虽然逐渐壮大,不肯听命于匈奴,但仍保持中立状态;匈奴为此发兵征讨,却被乌孙击退,双方关系从此才开始恶化 。即使这样,当汉朝试图联合乌孙以制匈奴的时候,乌孙昆莫的态度却十分冷漠 。乌孙与匈奴早期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乌孙在西迁前与匈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在此期间,乌孙人种融入一些匈奴人的成分也是很自然的 。
据《汉书·张骞传》,匈奴军臣单于在位期间(前161—前126),乌孙昆莫在匈奴的支持下西击大月氏以报杀父之仇,并占据了今伊犁河、楚河流域,从此势力逐渐壮大,不肯听命于匈奴 。匈奴派军前往征讨,也为乌孙所击退,双方关系开始恶化 。
据《汉书·乌孙传》“乌孙”条,汉朝乘机联络乌孙以制匈奴,并先后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 。细君公主与乌孙王军须靡生有一女 。解忧公主与乌孙王翁归靡则生有三男二女,“长男曰元贵靡;次曰万年,为莎车王;次曰大乐,为左大将;长女第史,为龟兹王绛宾妻,小女素光,为若呼侯妻” 。她后来又嫁给了有“狂王”之称的泥靡(军须靡之子),并生有一男曰邸靡 。所以,至少在乌孙王族中就融入了汉人的血统,在体质形态上便混入了蒙古利亚人种的一些特征 。
苏联学者金兹布尔格研究了唯一一个所谓“天山乌孙-月氏期”的、具有典型蒙古人种特征的女性头骨,并指出这个头骨可能是汉族妇女的 。从上引汉文史籍的记载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
乌孙西迁后,势力逐渐壮大,据《汉书·西域传》,“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一度成为西域地区的“最为强国” 。西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乌孙分为大、小昆弥二部,从此内乱不已,纷争不断,其力量逐渐受到削弱 。据《北史·西域传》,到元始年间(前12—前9),乌孙“两昆弥皆弱”,已呈现出衰微之势 。5世纪中叶之后,乌孙不断受到蠕蠕(柔然)的侵扰,被迫西徙葱岭山中,从此退出了“丝路”历史舞台 。在以上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乌孙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支重要的游牧势力,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邻近的西域诸国也基本上保持着良好关系 。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乌孙发导译送骞还” 。据《北史·西域传》,北魏董琬、高明西使时,“乌孙王发导译达二国(破洛那、者舌)” 。由于乌孙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中立”的政策,与周围诸民族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较为妥当,从而有效地保证“丝绸之路”草原段的畅通,为6世纪前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