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客现在叫什么 皮影客改名字了吗( 二 )


在达成这个状态的路上,皮影客走得很慢,“过去我们看起来很慢,吭哧吭哧解决一个个技术性的问题、环节的问题” 。
在皮影客的产品开发历史里,当决定往动画制作领域做一番成绩的时候,最开始做的是工具,与工具离不开关系的是要做引擎,从2012年初项目启动研发到2013年底完成动画引擎的开发,皮影客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从专业版开发到平台化完成,花了一年的时间;再到完成全平台的移动化,花了一年的时间 。
胥克谦回忆:“以引擎研发为例,我们的第一行代码从2012年1月份开始写,到我们第一次看到两个不同的人物用同一个动作动起来,历时两年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从来没有看过动画在哪里,我们所有对研发的推进也好、讨论也好,都是基于算法,你输出一个参数,我用这个模块建出来,再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 。‘这样可以吗?’‘那样可以吗?’谁都不知道 。”他用了“摸黑前进”来形容这段不易的研发过程 。
在研发过程中,胥克谦主要负责产品,技术则由技术合伙人来实现,产品的呈现需要技术进行落实,两者之间的磨合必然少不了 。“我们考虑的动画设计原理,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找到现成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彻底地重建一个全新的模型 。这就意味着你根本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借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产生大量内部的方**,这也就是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所积累的壁垒 。”
他所指的壁垒,既包括基于通用模板的技术,又包括产品执行、服务流程等方面的标准化 。技术和标准化成为了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金钥匙”,解决沟通与执行问题 。
胥克谦坐在镜头前,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紧张 。当问到皮影客是如何提高效率时,他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
创作一部动画作品则需要多环节操作,涉及大量的人力成本、资金与技术的投入 。例如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导演团队做企划、剧本制作、人物、美术与分镜;中期则需要设计团队进行2D动画和3D动画的构图和渲染等;后期相关的剪辑师、配音人员等,进行相应的剪辑、配音、配乐和合成 。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由不同的工种、不同的人来完成,而这些人都需要至少三次的沟通过程 。”胥克谦发现,在原本的动画市场中,95%以上的成本都浪费在了沟通成本和人员闲置成本等等 。
于是皮影客想要通过标准化的动作和技术对流程进行重构 。“比如凡是需要人与人之间沟通所必然产生的,比如一般开会、审核等流程,大部分都可以消除掉 。还有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也可以消除掉,比如分镜,这在整个影视、动画、游戏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原本是贯穿一切的灵魂所在 。”
胥克谦表示:“皮影客把制作效率大幅提高以后发现,一个人就可以把动画做完,不再需要用分镜来沟通 。修改的时候我们直接对着动画提意见,一步到位完成修改,远远比分镜要快得多了,这样就把十几个环节压缩到非常少的几个环节 。正常一百集的动画片需要150人左右,这样可能就变成个位数的人,个位数的人当然好沟通,成本自然会下降,周期也会大幅缩短 。”
重心瞄准B端教育机构,着手大规模化营收
皮影客终究是一家以做工具起家的公司,在梳理产品与技术底层之间的关系时,也避免不了要走工具变现这条路 。
目前皮影客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面向工具的SaaS服务,既包括免费供大家做动画玩的APP,用户可以在里面制作动画并分享,也包括提供专业的系列服务,以满足专业、大批量的内容生产需要;另一块业务是为教育行业提供低成本、快速且大量的教育内容生产服务 。
自2016年12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之后,胥克谦说:“我们相对过去会有对盈利、收入等各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需要建立自身的规模化营收能力 。”在线化浪潮不断倒逼线下机构线上化,在线班课、学科内容素质教育化等形式的涌现,让胥克谦看到了动画变现的新机会 。
从今年初开始,皮影客把业务重心放在了面向教育行业的B端机构用户 。机构的画像大多是:上市的K12教育机构、少儿英语的头部机构、早幼教行业的头部和腰部机构 。
随着业务模式的调整,皮影客也相应调整产品与服务标准化的流程:今年1月皮影客完成新一代皮影客专业工具的开发;今年7月,皮影客完成了生产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今年8月,皮影客完成了H5版动画引擎的开发 。
让产品与服务进行更新迭代的意义在于,解决教育机构在在线化过程中面临的痛点,为其生产具备互动化、可视化的教育内容 。目前皮影客内部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内容生产事业部,专门对教育机构提供内容生产服务;组建平台事业部,专注于研发引擎、工具的基础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