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室|合伙开饭店想买房车的3位湖南大爷:当年经历值得吹一辈子牛

上世纪60年代,三位从外地来中车株机工作的工友在机缘巧合下相知相识,他们就是现年86岁的余国基、78岁的马利明和77岁的魏镇。那时候,他们将满腔热血投身于工作中,见证着最后一台蒸汽机车下岗,迎来了真正的电气机车时代。那个热情澎湃的岁月,大爷们的经历值得吹一辈子牛。
【 技术室|合伙开饭店想买房车的3位湖南大爷:当年经历值得吹一辈子牛】然而,当三人老去,回想自己的一生才发现,年轻时充满热血、激动与冲动,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走南闯北,三人想去一同外出旅游的心愿始终埋藏在心底。
退休后,闲来无事的三人想到开一家饭店来打发时间。2021年11月16日,宝南饭店开业。这家老板平均年龄超80岁的饭店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探店。
他们也没有忘记之前的心愿:等饭店效益稳定下来后,就买台房车,结伴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至于去哪些地方,三人表示“还没想好呢”。

技术室|合伙开饭店想买房车的3位湖南大爷:当年经历值得吹一辈子牛
文章插图
三位大爷的合伙餐厅:各有分工,两人做水饺,一人做蛋饺
上午11点,还没到饭点时间,宝南饭店里的三位老板余国基、马利明、魏镇已经坐在桌上吃起了午餐。吃完这一顿,他们就要开始忙活了:三人会去到餐馆一角的桌旁,马利明、魏镇负责擀面皮、包水饺,余国基则在一旁做着蛋饺。
点火、刷油、右手将蛋液舀入圆形模具、左手拿着长柄将模具不断翻转使其受热均匀,每一个步骤,余国基都轻车熟路、一气呵成,今年已经86岁的他,做起事来绝不含糊。蛋液在高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蛋皮,余国基一边观察着火候,一边在蛋皮刚形成时往里面加入肉馅,不到一分钟的功夫,蛋卷的雏形就做好了。之后,蛋卷会被蒸上一段时间,直至肉馅熟透。
一旁的马利明、魏镇两人则分工合作,马利明站在桌子外侧擀面皮,魏镇站在对侧包水饺。“我的和面技术比他(魏镇)好。”马利明打趣道。他说和面需要早起,而“爱睡懒觉”的魏镇经常八九点才起床。为此,马利明早晨六点多就起来和面,经过四小时左右的时间,面团的弹性、粘性才会抵达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挑剔的胃。
到了饭点,食客们纷纷进店,不少是老板们的老熟人:有些是三人之前在厂里的同事,有些是他们带过的徒弟,也有一些是看了别人发的短视频之后慕名而来。胡女士就是看了朋友拍的视频后特意过来的,她说,三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合伙开店,让她在意外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何况他们还亲自制作饺子,我一定要尝一下。”说完,胡女士夹了一个刚蒸好的蛋卷放入嘴中,在叫着“有点烫”的同时还不忘夸蛋饺十分美味。

技术室|合伙开饭店想买房车的3位湖南大爷:当年经历值得吹一辈子牛
文章插图
经历激情燃烧的岁月:送走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迎来电力机车
三位老人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年纪最长的余国基老家在河南开封。1951年,余国基离开故乡,从武汉考进中车株机,两年后正式进厂,是厂里第一批通过原铁道部考核的精加工技师之一。由于勤奋好学、踏实肯做,很快,余国基就以技艺精湛闻名于厂。
余国基住在单人宿舍,旁边就是一间技术室。说是技术室,其实是图书借阅室,里面放了各种与机车制造有关的书籍。闲来无事时,他就会来到技术室,在里面看书。“那时候通过自学,学到了很多技术知识。”余国基说。
马利明、魏镇的故乡在北京。1963年,两人也被分配进中车株机,和余国基成了同事。一进去,他们就听说“加工车间的余师傅很厉害,技艺不错,做出来的东西相当棒。”于是,两人把余国基看作自己的偶像,遇到技术难题就跑到单人宿舍去问他,来往之间,一股看不见的绳子让三名在湖南的异乡人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