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政风格:崇尚清廉随才器用( 二 )


网络配图
每逢陛辞,康熙帝询问当地情形或告知相关事宜,兼有训导警诫之语 。陛辞又称面别,即外任、来京、致仕或委派京外事务等官离京前面见皇帝告别 。如康熙二十四年漕运总督徐旭龄于乾清门陛辞,谕曰:“源洁则流清 。尔为大吏,务正己率属,官吏自不为奸 。……尔可益励勤恪,安辑军民,以副朕委任至意 。”
在《康熙起居注》中,这种觐见、陛辞时的训诫和嘱咐比比皆是 。纵观康熙朝,人才济济,有治河名臣靳辅,有理学名士汤斌,亦有一代清官于成龙等 。这些名臣名扬后世,一方面和其自身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康熙帝倡导清廉之治有关 。他曾说:“崇尚清节,乃国家为治之要务,为官者皆清,则百姓自然得遂其生矣 。”
康熙帝奖罚分明,嘉奖清官,重罚贪官 。如二十三年南巡中,他称赞江宁知府于成龙居官清廉,不仅赐手卷一轴,以示嘉奖,又赏赐其父于得水貂裘、披领等物 。他沿途遍访民情,问询百姓当地官员居官情况 。对于贪得无厌之官,他加以痛斥,曾谕:“凡别项人犯尚可宽恕,贪官之罪断不可宽,……今若法不加严,不肖之徒何以知警?朕意欲将今岁贪官概行处决 。”又如对山西巡抚穆尔赛贪污案,康熙帝曰:“穆尔赛身为大吏,贪酷已极,秽绩显著,非用重典,何以示惩?应即行正法 。”
品性仁慈 政尚宽平
康熙帝仁孝宽厚,实践儒家“仁政”理念以治天下,为后人所称颂 。这集中体现在对孝庄文皇后尽孝,对百姓和士兵的怜悯以及体恤满汉大臣等方面 。
其一,康熙帝经常去慈宁宫问安,奉太皇太后出游,遇山岭陡险,他亲驰视验,扶辇而行 。及至二十六年(1687年),太皇太后崩于慈宁宫,康熙帝“昼夜号痛不止,水浆不入口……以至昏迷”,并立辞大臣规劝,割辫、服丧27个月以尽孝道 。
其二,康熙帝怜爱兵民,每遇天灾,夙夜忧叹,或派大臣前往慰藉,或出郊外为民祈求 。南巡治河或东祭陵寝途中更是细访民情,听取民怨,赏赐钱粮,沿途告诫大小官员勿践踏秧苗,勿取物于百姓 。
网络配图
其三,康熙帝常赐大臣诗集、福字等物,若大臣重病则多遣太医医治,并派侍卫前去慰问 。如他曾召翰林院学士傅达礼曰:“满洲大臣患病,皆遣医疗治,今闻礼部尚书龚鼎孳患病,朕满汉一视,尔其同近侍侍卫吴海,率御医如文照往龚鼎孳家诊视 。”即便远在关外的盛京将军阿木尔图有疾,康熙帝亦派太医前往救治 。
康熙帝政尚宽平,这与他个人的良好修养和宽厚仁慈的性格有关,更反映出他审时度势的深谋远略 。平定三藩后,百姓经历战乱,人心思治,期待和平稳定,他深体民心民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同时,他也深谙“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儒家治国理念,主动向广大的汉官汉民昭示诚意,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和情感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