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得以实现的原因也要归功于赵惠文王

战国年间 , 赵王得到了一块原是楚国丢失的宝玉即和氏璧 , 秦王听闻后 , 遂送信表示自己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以后十分不安 , 他认为秦王不会这么大方 , 无非是想骗走宝玉罢了 , 可是又不敢违抗 , 于是不知所措 。
【完璧归赵得以实现的原因也要归功于赵惠文王】此时 , 赵王手下的一员大臣 , 蔺相如主动请命由他带着和氏璧面会秦王 , 表示他能见机行事 , 如果秦王不愿以城池交换 , 一定可以将该宝玉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 。赵王深知其才智与为人 , 就应允了 。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 , 将和氏璧奉上 , 秦王爱不释手 , 还传给群臣、爱妃们一一观看 , 唯独不提城池之事 。蔺相如站在一边等了很久 , 见秦王并无交换诚意 , 也无归还宝玉之意 。于是蔺相如走上前去 , 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十分珍贵 , 但是有一处瑕疵 , 让我来指给你看 。”秦王一听十分紧张 , 立马将该玉交到蔺相如手上 , 让他指出来 。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后 , 后退几步 , 靠在柱子上 , 说:“当初大王承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换 , 赵国大臣都说秦王不可信 , 我却不认同 , 认为秦王作为堂堂大国君主 , 岂能言而无信 。因此我执意劝赵王将和氏璧交于我带来秦国 。谁知您丝毫没有换城之意 , 如果大王只是想强取此玉 , 我愿与此玉一同撞碎在这柱子上 。”
秦王听闻 , 连连阻拦 , 声称愿意割城交换 , 而蔺相如看出了秦王并无真心 , 于是假借令其斋戒五日之名 , 偷偷将和氏璧运回赵国 , 直到交换仪式当日 , 秦王才发现和氏璧已经回到了赵国 , 却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
完璧归赵比喻什么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战国年间蔺相如将和氏璧带到秦国与秦王谈判 , 与其斗智斗勇 , 最终利用自己的计谋从秦王手中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都城还给赵王 , 如今这个词比喻的是将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它的主人 。
在这个典故中 , 蔺相如主动请命由其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 , 试探秦王的诚意 , 并向赵王承诺 , 如果秦王有意拿割十五座城池交换则与其换之 , 如若秦王并没有真心换城之意 , 则蔺相如定将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带回赵国 。果然 , 蔺相如没有辜负赵王的信任 , 在明白秦王的意图以后 , 他便与其机智周旋 , 毫不退让 , 誓死捍卫赵国的利益 。在朝堂上欣赏和氏璧时 , 他设计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 , 之后又找借口使秦王推迟交换仪式 , 并趁此期间将和氏璧偷偷派人运回赵国 , 最终没有落入秦王手中 , 使和氏璧原模原样地回到主人手中 。
如今 , 完璧归赵比喻成物归原主的意思 , 完比喻完好无损 , 原封不动;璧原来指的是和氏璧 , 在该成语中如今指的是物品 , 即借出去的东西;归赵也就从和氏璧归还给它的主人赵国衍生为将借出去的物品归还给其主人 。一定程度上 , 完璧归赵也有赞扬蔺相如本人的聪明才智与外交水平 , 以及随机应变的意思 , 指他不辱使命 , 智斗秦王 , 使和氏璧有惊无险 , 最终按照自己的承诺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