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平复了八年安史之乱,又再造就了大唐王朝?

郭子仪是历代名将中智慧超群的将领 , 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 , 几乎每次战斗 , 都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谋略和非凡的用兵之道 。
一、宵衣旰食 , 平定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十一月 , 安禄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 , 率领十五万大军 , 起兵反唐 , 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唐朝政府军由于多年没有作战 , 士兵缺乏训练 , 毫无斗志 , 叛军所到之处 , 有的官吏开城出迎 , 有的弃城逃跑 。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 , 安史大军很快就渡过黄河 , 攻陷洛阳 , 并于第二年西破渔关 , 占领了都城长安 。叛军每到一处 , 都是烧杀抢掠 , 无恶不作 , 致使人民流离失所 , 土地荒芜 , 许多州县出现“‘人烟断绝 , 千里萧条”的悲惨景象 。
就在洛阳陷落后的紧要关头 , 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 , 奉命率兵征讨叛军 。由于他的军队平时训练有素 , 指挥有方 , 出征后连战连捷 , 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等地 , 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 , 收复了河北境内的九个县城 , 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 。由于河北各地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今北京西南)之间的必经之地 , 安禄山不敢大意 , 急派史思明回兵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 。为有效牵制叛军 , 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正定) , 史思明在后面猛追 。这时 , 郭、李联军共有十万人 , 史思明的兵力只有五万人 , 面对军力上的优势 。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 , 而是利用叛军长途跋涉、急于求战的心理 , 一方面据险设垒 , 严阵以待;另一方面 , 指挥将士”敌入进攻我们防守 , 敌人退兵我们追击 , 白天炫耀兵力以打击敌人士气 , 晚上偷袭敌营让敌人不能得到休息” , 不断骚扰 , 不给叛军任何喘息的时间 。短短几天 , 叛军已被折磨的疲惫不堪 , 士气十分低落 。郭子仪见时机成熟 , 在嘉山(今河北曲阳东)以十万对五万 , 与史思明部展开激战 。精力旺盛的唐军以一当十 , 奋勇冲杀 , 叛军兵疲将乏 , 只有挨打的份 , 四万多人被杀 , 五千多人被俘 , 几乎全军覆没 , 史思明带少数随从死战逃脱 。这一仗给了叛军迎头痛击 , 大振了政府军的士气 。
不久 , 唐肃宗即位 。召郭子仪入朝 , 拜为兵部尚书 , 并以郭子仪率领的部队作为反击叛军的主力军 。公元757年 , 安史叛军发生了内乱 ,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掉 , 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 , 安史集团分裂 。面对有利的战机 , 朝廷决定展开进攻 , 皇子李豫(即后来的代宗 , 也叫李俶)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 , 郭子仪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 实际担起了全权指挥反击叛军的重任 。郭子仪巧妙布置 , 利用各种力量先是乘机收复了长安 , 接着又挥师东进 , 攻打洛阳 。安庆绪亲自出马 , 率十五万大军迎敌 。郭子仪审时度势 , 决定智取 。他从部队里挑选出三千名擅长射箭的士兵埋伏在营垒内 , 命令他们说:“等我军一退却 , 敌人一定来攻占营垒 , 你们就一边呼喊 , 一边放箭 。”在双方对垒的战场上 , 郭子仪的部队战不多时 , 佯装败北 , 引兵撤退 。安庆绪不知是计 , 紧紧追赶 , 杀入唐军营垒 。埋伏在那里的唐军顿时擂鼓呐喊 , 箭如雨发 , 叛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晕了 , 乱成一团 , 郭子仪趁势挥军正面掩杀 , 叛军溃不成军 , 大败而逃 。安庆绪兵败撤离洛阳 , 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