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知识女性:胸有文才好音乐知天文会算数

元代诗人王逢《题胡笳十八拍图》曾经有“才慧其如薄命何”的感叹 , 又写道:“寥寥谁谓邕无后 , 得读《离骚》幸尽多 。”明代诗人周鼎《蔡琰归汉图》也有“纵多文思出天机 , 赢得胡笳泪满衣”的诗句 。所谓“才慧”“文思” , 都歌颂了汉末女学者蔡文姬非凡的文化资质和突出的文化贡献 。据说蔡邕的四千余卷藏书在战乱中丧失之后 , 蔡文姬因曹操的指令 , 凭记忆重新抄写出其中的四百余篇 。
网络配图
在汉代教育的空前普及以及社会对于学习的共同重视的背景下 , 有不少熟悉典籍文献 , 对前代文化积累有所理解的知识女性 , 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文化印迹 。历史记载告诉我们 , 许多普通的妇女 , 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准 。
汉文帝皇后窦姬重视黄老之学 。司马迁《史记》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 , 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 , 尊其术 。”她的文化倾向 , 直到她的孙子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依然有显著的影响 。汉武帝罢黜百家 , 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的推行 , 是在窦太后逝世之后方才实现的 。汉文帝时 , 齐太仓令淳于公犯罪应当受刑 。他的小女儿缇萦随父到长安 , 上书求赎父刑 。她写道:“死者不可复生 , 而刑者不可复续 。”犯法者即使要改过自新 , 也不可能实现了 。她表示愿意以自身入为官婢 , 请求免除父亲的刑罚 。缇萦的上书感动了汉文帝 , 随即发生了废除肉刑的刑法改革 。班固有诗作感叹缇萦事迹:“三王德弥薄 , 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 , 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 , 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 , 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 , 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 , 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 , 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 , 不如一缇萦!”缇萦故事构成中国古代刑法史中的重要情节 。我们在这里更为注意的 , 是“少女”缇萦能够上书帝王 , 并且言语得体 , 文辞感人的事实 。如果缇萦完全没有文化 , 就不会形成“忧心摧折裂 , 晨风扬激声”的感染力 , 也不会使汉文帝“恻然感至情” , 自然也就不会有废除肉刑的法令 。后来解忧公主有《上昭帝书》、《上宣帝书》、《又上宣帝书》 , 冯嫽有《上元帝书》 , 敬武长公主有《上哀帝书》 , 也都是妇女不仅能够读书 , 而且可以写作的史例 。据说卓文君曾经作《司马相如诔》 , 感叹“生平浅促兮命也难扶 , 长夜思君兮形影孤;步中庭兮霜草枯 , 雁鸣哀哀兮吾将安如” 。诔文是否确实出自卓文君笔下 , 还需要论证 。但是人们相信这位名女子除了喜好音乐而外 , 应当也是胸有文才的 。
对于冯嫽 , 《汉书》说她“能史书 , 习事” 。关于汉成帝许皇后 , 也有“聪慧 , 善史书”的记录 。“史书” , 指相当高的文字学、文书学和书法造诣 。汉代史籍记载所谓“善史书” , 是对其人学力和才质的很高的评价 。
网络配图
汉明帝马皇后是名将马援的女儿 , 《后汉书》说她“能诵《易》 , 好读《春秋》、《楚辞》 , 尤善《周官》、《董仲舒书》” 。《周官》就是《周礼》 。《董仲舒书》应当就是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 。汉章帝窦皇后六岁的时候就“能书” 。汉和帝皇后邓绥是名将邓禹的孙女 , 六岁“能史书” , 十二岁时已经精通《诗经》和《论语》 , 可以和兄长们讨论儒学经传中的学术问题 。《后汉书》说她“志在典籍 , 不问居家之事” , 母亲时常批评说: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 , 乃更务学 , 难道会被推举为“博士”吗?邓绥不愿意违抗母命 , 于是白天按照常例完成女子的家政训练 , 晚上诵读经典 , 家中都称她为“诸生” 。任朝廷高官的父亲邓训欣赏她的才能 , 事无大小 , 都与邓绥商议 。入宫后 , “从曹大家受经书” , 又兼及天文、算数之学 , 往往白天处理政务 , 夜间勤奋读书 。她发现书籍文字多有错误 , 于是指派专人进行整理 。“昼省王政 , 夜则诵读 , 而患其谬误 , 惧乖典章 , 乃博选诸儒刘珍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 , 诣东观雠校传记 。事毕奏御 , 赐葛布各有差 。”汉殇帝的生母左姬“善史书 , 喜辞赋” 。汉顺帝梁皇后名叫梁妠 , 据说小时候就“好史书” , “九岁能诵《论语》 , 治《韩诗》” 。汉灵帝喜爱的王美人 , “聪敏有才明 , 能书会计” , 也是宫廷贵族女子热心掌握知识的例子 。汉末中山无极女子 , 后来的魏文帝甄皇后 , 据《三国志》注引《魏书》说 , “年九岁 , 喜书 , 视字辄识” , 经常使用兄长们的笔砚 , 兄长说:汝当习女工 , 读书写字 , 难道要做“女博士”吗?她回答道:“闻古者贤女 , 未有不学前世成败 , 以为己诫 。不知书 , 何由见之?”甄家女儿的这番话 , 表达了好学女子博古通今的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