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职务:宫廷御医和太医是一样的吗

御医和太医,早期国家体制下的医生职务称谓之一,专门服务皇帝及其皇帝宫廷中的家眷,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包括皇帝身边的掌事太监)、娘娘等,间接听命于其它后妃、皇子等 。
图片来源于网络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 。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 。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 。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 。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 。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 。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 。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 。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 。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 。“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
图片来源于网络皇帝礼贤下士,会命御医救命或者医治重疾 。也有将御医赠予重要的功劳勋着的大臣,短期或者永久贴身保健治疗 。比如,晚清一品经略督臣傅振邦,在其连连解围边疆吃紧战事,每克必胜,救国朝于危难;由于阵前督战腕部受重伤后,同时还在肩负国家重任,皇帝便赐御医专门负责他的伤病及健康 。后来另赐御厨,与御医共同负责治疗和保健工作 。
御医和民间医生:夏商周时代,有关医事的记载很少 。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中 。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
古代御医和太医是一样的吗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 。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 。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 。“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
图片来源于甄嬛传历史上关于御医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共侍皇上,到后来越来越庞大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综合医院差不多 。在这个组织中,御医也进一步有了更细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专为皇上诊脉的,有采药制药的,有尝药的,还有负责记载处方、整理档案的 。
在御医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太医院里的御医,他们有的已经是朝中官员,有的是在民间行医,由于他们出色的医术被世人传颂,皇室因此经常会请他们给自己治病,他们是皇帝钦点的御医,通常这群“钦点御医”治愈的都是疑难杂症,治疗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许多医案都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
图片来源于网络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