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金抗辽到联蒙抗金:南宋重蹈了北宋的战略错误吗?

两宋在外交上,有惊人相似的地方,北宋联金抗辽,辽亡了之后,北宋就被昔日盟友金所灭;南宋联蒙抗金,金被灭了后,南宋也没能逃过蒙古的铁蹄,那么同样的错误,赵家人为什么会犯两次呢?为什么南宋没有吸取北宋的教训呢?是南宋昏庸所致吗?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结果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南宋的诞生就伴随着北宋的血泪,与金可以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两方一百余年的对峙过程中,除了时不时的摩擦外,大多数时间,南宋和金以叔侄相称,南宋每年向金缴纳岁币,“孝敬”金人,以维持两方脆弱的和平 。这大概是中原王朝最屈辱的一段历史吧?靖康之乱,是南宋挥之不去的梦魇
随着蒙古崛起,再加上与金的世仇,联蒙抗金似乎是个必然选择,但是从大的战略上考虑,蒙古比金人更加凶悍,所谓唇亡齿寒,金亡了,也就意味着南宋也不远了 。那么南宋真的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吗?并不是,联蒙抗金是南宋经过慎重考虑,不得已做出的相对最优的决策 。
早在1129年,南宋洪皓出使金被扣留,他就注意到了蒙古的存在,彼时蒙古诸部落尚未统一,洪皓在给南宋朝廷的信件中就提到可以利用蒙古牵制金人,以期北伐 。此后的数十年,由于蒙古尚未统一,再加上中间金、西夏的阻隔,南宋并未能与蒙古接触 。直到12世纪末,蒙古统一,开始逐渐露出獠牙对金压制时,南宋还是保持了清醒头脑的 。1197年,卫泾出使金国,上表担忧“一弱虏灭,一强敌生,不足以为喜也” 。表明南宋并没有因为金人无暇南顾而窃喜,而在担忧蒙古的崛起 。
13世纪初,由于有蒙古的牵制,南宋对金发动开禧北伐,不过随着北伐失败,并与金签订“嘉定和议”,南宋与蒙古的联系再次中断 。对于蒙古对金的蚕食,南宋内部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 。南宋内部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应该扶持金人对抗蒙古,以金为屏障 。另一派主张趁机灭了金,再考虑对付蒙古 。这个时候,虽然对金的态度不同,但是对于蒙古,其实意见是统一的,“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很警惕 。大臣乔行简认为,金与南宋唇亡齿寒,如果坐视金灭,恐怕下一个就是南宋,因而建议“宜姑与币,使得据鞑” 。但是,由于南宋对金的仇恨实在太深,这样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
南宋这边尚在争论不休时,金却在此时犯下一个致命错误,他们本可以选择主动过来与宋结盟共抗蒙古,却由于多年来,瞧不起南宋,于1217年,发动对南宋的战争 。此前几年,金兵与蒙古作战吃尽苦头,举朝南迁,两河、山东等地的大片土地都让给蒙古,如今仅剩下河南一地 。他们想趁蒙古西征时“取偿于宋” 。自大的金人认为他们的兵“较北不如,较南有余” 。
这个仗一打就是七年,金人不光没能“取偿于宋”,反而大耗国力,“国家精锐己尽丧” 。蒙古进攻西夏时,也曾向金求援,金不但不帮忙 。反而趁机劫掠西夏 。金朝的短视可见一斑 。这样在北有东夏国,东有红袄军,西有西夏,西北有蒙古的情况下,金又与南宋开战,彻底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由于金的进攻,南宋不得已倒向蒙古 。七年间,双方来往密切,但在1224年,金停止进攻南宋后,南宋与蒙古的关系又迅速降温,可见南宋对蒙古还是很清醒的,战时对于蒙古的依赖只是暂时的,实则对蒙古还是很警惕的 。
此后正面进攻金朝的蒙古受挫后,一直想借道宋境,直取金朝后方,蒙古多次派出使臣到南宋,希望能借道攻金,南宋这个时候,并没有基于世仇,捅金一刀,反而选择拒绝蒙古,帮助金守好后门 。可以说,这个决策是很民智,也很难得的 。软的不行,蒙古只好硬来,拖雷率领4万蒙古精骑,强行入四川,由于地方将领不知其中利害,没能有效阻止,等到朝廷派大将孟珙紧急来援时,拖雷已经通过汉水进入金界了 。此后拖雷率四万骑兵以少胜多战胜15万金兵 。金朝遭受毁灭性打击,亡国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