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不人道、严酷的刑罚之一 , 主要用来对付不听话的官员 。大庭广众之下 , 让校尉用棍子打屁股 , 这不仅是对肉体的伤害 , 也是对人格的侮辱 。
【洪武帝朱元璋首创廷杖:官员被当众打板子成荣耀】 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 , 因为触怒圣颜而被廷杖的多是耿直之士 , 往往获得舆论的同情 , 有辱斯文的廷杖便演变成一种荣誉性标志 。黄仁宇评价道:“有的人却正好把这危险看成表现自己刚毅正直的大好机会 , 即使因此而牺牲 , 也可以博得舍生取义的美名而流芳百世 。”正德朝的王阳明说得很明白:“为名与为利 , 虽清浊不同 , 然其利心归一 。”
廷杖通常由司礼监太监监督 , 行刑人和监督太监心有默契 , 看监督者站立姿势决定下手的轻重 。若监督太监靴尖朝外成八字型 , 就下手较轻 , 高高扬起 , 轻轻地拍一拍;若朝内成八字型 , 则下手较重 , 往死里打 。
这番首辅很生气 , 后果很严重 , 当然要往死里打 。掌管礼仪大事的礼部尚书马自强(字体健 , 陕西同州人)、翰林院的长官王锡爵(字元驭 , 苏州太仓人)两大重量级人物前来求情都没有用 , 连张居正儿子张嗣修的同年好友沈懋学(字君典 , 宁国府宣城人)拜托嗣修向父亲求情 , 也被拒绝 。这沈懋学和张家的关系不一般 , 张嗣修中进士前 , 张居正物色天下的才子陪自己儿子读书 , 相互促进 。沈欣然答应 , 后来中了状元 , 另一位大才子、《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字若士 , 江西临川人)拒绝了 , 直到张居正死后才考取进士 。
吴、赵两人被打六十棍后 , 发回原籍为民 。打完后 , 吴中行口鼻流血 , 奄奄一息 。中书舍人秦柱(字汝立 , 常州府无锡人)很仗义 , 带着医官赶来治理才救了一命 。这要担很大的风险 , 亲朋好友前来探视受伤的吴中行 , 看管的士兵都要询问记录 , 朝廷要了解哪些人在同情他 。赵用贤是个大胖子 , 廷杖时 , 一片片手掌大的肉脱落 , 他老婆干脆将脱落的肉腌制起来收藏 , 留给子孙做传家宝 。现在想来这种方式真有些恐怖 。
艾穆、沈思孝骂张居正更厉害 , 因此他俩的刑罚更重 。两人被杖八十 , 三天后才苏醒 , 然后被发配到边疆充军 。
被杖的四人一下子成为天下士大夫仰慕的楷模 , 当时皇帝经筵的讲官许国(字维桢 , 徽州歙县人)送给吴中行一只玉杯 , 上刻诗曰:“斑斑者何?卞生泪 。英英者何?兰生气 。追之琢之 , 永成器 。”送给赵用贤犀角杯一只 , 上刻诗曰:“文羊一角 , 其理沉黝 。不惜剖心 , 宁辞碎首 。黄流在中 , 为君子寿 。”对二人做出高度的评价和美好的祝福 。可世事难料 , 张居正死后 , 吴、赵二人重新回朝廷做官 , 许国已做到内阁中仅次于首辅的二把手 , 和吴、赵成为政治上的对手 , 许国谴责二人 , “意气感激 , 偶成一二事 , 遂自负不世之节 , 号召浮薄喜事之人 , 党同伐异 , 罔上行私 , 其风不可长 。”真乃此一时 , 彼一时也 。
- 朱元璋轶事:因推行禁酒令明令禁止民间种糯米
- 朱元璋曾诫百官:官员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
-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洪水的原因 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因
- 洪江金毛犬狗场养狗场
- 揭秘绿帽子来源:竟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
- 揭秘:康熙皇帝为何会六次为洪武帝朱元璋扫墓
- 朱元璋怎样把控明城墙质量:把渎职砌进城墙里
- 起于微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手赐死贪婪驸马!
- 康熙皇帝为什么竟要6次为明朝朱元璋皇帝扫墓
- 朱元璋发明的取名规范:明朝皇室后裔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