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三 )


后来 , 这四个音符以及V字母成为反法西斯阵营抗争的通用暗语 。法国人甚至还为《第五交响曲》的这个开头部分谱词 。这首被命名为《V之歌》的歌曲被收录在1943年出版的歌本《来自英国广播电台的香颂》中 。英国空军在法国大量投放了这个小册子 , 用以鼓励法国人民继续抗争 。

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文章插图
左:由盟军制作的反法西斯“V”明信片;右:法语反法西斯歌曲《V之歌》的歌词 。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由囚犯组成的“女子交响乐团”中 , 来自巴黎的犹太人囚犯法尼亚·费内伦深谙这四个音符代表的寓意 。她是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 后来在回忆录中她写道 , 她假装自己只会演奏《第五交响曲》的开头 , 于是便在纳粹看守面前演奏了这部分 , 并得意于他们没有识别出其反抗的寓意 。
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文章插图
左:奥斯维辛集中营门口;右:费内伦的回忆录《奥斯维辛的女子交响乐团》封面 。
除了《第五交响曲》以外 , 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也曾被赋予了截然相反的意涵 。1938年 , 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合并 , 两周后纳粹党政军领袖赫尔曼·戈林来到维也纳的国立歌剧院 , 《费德里奥》作为“胜利的歌剧”成为演出剧目 。7年后的1945年 , 维也纳的歌剧院同样以这部歌剧作为开始 , 纪念奥地利“从法西斯分子中解放” 。
战后德国:见证分裂与统一的贝多芬
二战结束后 , 盟军在西德开展了清除纳粹分子的行动 , 柏林爱乐的首席指挥富特文格勒未受大的牵连 。1948年 , 他重新带领柏林爱乐开启了作为“和平计划”的世界巡演 , 首站即是英国 。尽管富特文格勒和柏林爱乐在纳粹帝国时期的角色尚存争议 , 英国人还是很快把票抢购一空 , 并对演出作出了最高评价 。
在两德分立对抗的冷战期间 , 贝多芬是东德和西德互相争夺的音乐遗产 。在东德 , 贝多芬被推崇为是为了自由和进步而抗争的斗士 , 是饱含革命理想的音乐先驱 , 他的理想正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得以实现 。而西德则被认为是酝酿帝国主义战争的中心 , 是纳粹帝国的继任者 , 因此没有资格继承贝多芬的遗产 。在西德 , 文化评论界开始去除德国浪漫派尤其是纳粹帝国时期的意识形态加诸于贝多芬的诠释 , 并致力于用心理分析方法还原作为人的贝多芬 。贝多芬不再是“伟人” , 而是同样拥有诸多人性缺陷 。与此同时 , 西德的经济腾飞和现代唱片工业带来了古典乐的商业化及大众普及浪潮 , 卡拉扬的柏林爱乐把贝多芬带进了德国的千家万户 , 其演奏成为全世界乐迷追捧的经典版本 。
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更是见证了战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
《第九交响曲》的合唱部分《欢乐颂》在战后曾被用作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代表德国的国歌 。1952年奥斯陆的冬季奥运会上 , 由于德国一词的法语是A打头 , 因此是奥运开幕式第一个走入场馆的队伍 , 人们认为在二战的浩劫后不适宜听到歌词中含有“德国、德国、德国高于一切”的原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 。于是 , 在1956年墨尔本、1960年罗马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 , 东德和西德联合代表队用《欢乐颂》代替了国歌 。
而《第九交响曲》手稿的命运更与德国战后的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防止被轰炸 , 纳粹政府把该手稿分为五捆 , 分散在德国不同的地方保存 。战后 , 一直到第四乐章的第699小节的手稿保存在位于东柏林菩提树下大街的国立图书馆 , 其余部分在位于西柏林的国立图书馆 , 而断裂的地方恰好在歌词“团结起来吧 , 万万人民”处 。一直到1997年 , 来自东柏林和西柏林的手稿才合二为一 。2001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第九交响曲》手稿列入“世界记忆名录”(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
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文章插图
位于柏林国立图书馆的《第九交响曲》手稿 。(来源:柏林国立图书馆)
1989年11月9日 , 柏林墙一夕倒塌 , 标志了冷战的终结和两德统一的开始 。是年圣诞夜 , 美国著名犹太裔指挥家伯恩斯坦来到柏林 , 指挥了《第九交响曲》的演奏 。除了西德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外 , 这一里程碑式的演出还汇聚了来自东德(东柏林和德累斯顿)以及四个二战战胜国(列宁格勒、纽约、巴黎和伦敦)的音乐家 , 并通过卫星在全世界超过20多个国家或地区转播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 伯恩斯坦把第四乐章合唱部分原歌词中所有的“欢乐”(Freude)替换成了“自由”(Freihe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