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施庆华
在揭开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的序幕时 , 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回顾了贝多芬在德国政治文化史上留下的印记 , 并感慨道:“人们需要伟大的艺术 , 但伟大的艺术有时也会被滥用 。”例如贝多芬的音乐既曾被作为反抗希特勒的武器 , 也曾被纳粹政权用于宣扬德意志的优越性 。
事实上 , 在德国近现代历史上 , 没有哪个作曲家像贝多芬一样曾被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所用 。从激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家到法西斯主义者 , 不同政治光谱的人都视贝多芬为“他们的音乐家” , 从贝多芬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几部著名的交响乐(《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以及《第九交响曲“合唱”》中的《欢乐颂》)中得到鼓舞和力量 。这些不同的诠释框架塑造了不同的贝多芬 。

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文章插图
贝多芬肖像画 , 画家Joseph Karl Stieler作于约1820年 。
这一方面是由于音乐本身的诠释开放性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贝多芬的政治理念并不一以贯之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 , 经历了近代欧洲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 。他受启蒙运动影响 , 推崇约瑟夫二世的开明专制 。一开始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感到痴迷 , 崇拜拿破仑 , 甚至还想把《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后来拿破仑称帝并发动战争 , 让他倍感失望 , 于是他改题为“纪念一位英雄”——“英雄交响曲”由此得名 。在反拿破仑的“解放战争”中 , 贝多芬写下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反法军事歌曲 。1814年维也纳会议后 , 欧洲各国君主复辟 , 梅特涅的政权令贝多芬倍感失望 。在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合唱部分 , 他独创性地选用了诗人席勒1785年所作的《欢乐颂》作为歌词 , 这首被视为“启蒙精神的宣言”的诗最著名的一句是“全人类皆成兄弟”(Alle Menschen sind Brüder) 。
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文章插图
“贝三”《英雄交响曲》的题献页 。
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魏玛共和国:不同政治光谱下的贝多芬
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 , 贝多芬被视为寻求自由、民主和共和的精神引领 。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热烈赞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 尤其是最后的《欢乐颂》一章:“当他在最后的合唱部分唱道‘拥抱吧 , 万万人民 , 这一吻送给全世界!’时 , 难道看不出(这曲子)跟现代民主的理念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的关联吗?”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 , 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 , 贝多芬逐渐成为德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 , 其音乐大量出现在学校课本和民间合唱团中 。舒曼在1854年评论道:“就像意大利人有那不勒斯 , 法国人有大革命 , 英国人有舰队等等 , 德国人有贝多芬的交响乐 。”普法战争和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后 , 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到达高峰 , 尤其是浪漫派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对贝多芬的民族主义解读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一战期间 , 贝多芬是德国古典乐演出最频繁的作曲家 。为前线募款举办的音乐会常常演奏他的音乐 , 尤其是《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被视为反法国的重要精神象征 , 他在反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军事歌曲也被重新挖掘出来 。他的音乐被认为适合提振军队士气 , 可以渲染民族主义理想 , 激发爱国主义 。激进保守的作家休斯顿·张伯伦把贝多芬整合到战时语境中 , 赞扬他是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英雄 , 认为他代表了德国文化的优越性 , 将带领德国人征服欧洲 , 走向胜利 。
1920年代 , 战后德国无论政治还是文化思潮都百花齐放 , 社会在极左和极右之间激烈震荡 , 对贝多芬的诠释也空前地意识形态化 。1937年 , 有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回忆起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文化乱象”时感叹道:“所有政党和教派都把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的人 , 竭尽所有力量来证明贝多芬只属于他们的圈子 。”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眼中 , 贝多芬的音乐可以为德国人反抗凡尔赛条约的压迫带来精神力量 , 也可用于抵御以爵士乐为代表的肤浅而堕落的美国文化对德国文化的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