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什么越发严重 明末时期为何会出现大量招揽家丁私人护卫力的现象?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明朝晚期,在明朝军队、清朝(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军的三方大混战中,明朝军队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大多数将领在战争进行时,主要依靠少数精悍的家丁来操控战争 。
这种家丁是独属于将领的私人武装,他们只会为主将而战 。
家丁自古有之,把一家老小都托庇给主家,并为主家卖命的家丁并不是什么稀罕的职业,大户人家谁家没几个帮助看家护院的爪牙?
但军队中引入以主将为尊,只跟随主将奔走,为主将打仗的私人武装,自唐末门阀没落后,就基本消失了 。
宋、明两朝的皇权及文官集团都不会允许武将拥有独属的私人武装 。

明朝末年什么越发严重 明末时期为何会出现大量招揽家丁私人护卫力的现象?

文章插图
武将即使需要拥有亲兵类型的私人护卫力量,数量也是要严格限制的 。
可到了明末(实际上从嘉靖朝末期就有了一些端倪),将领却开始公开的,大规模的(根据自身财力决定家丁数量)招揽这种私人武装,朝廷也视为正常,这又是为何?
一:明朝正规军的衰败促成了家丁现象的出现
明末的武将全依赖少数精锐家丁打仗,主要原因是正规军的衰败 。
明朝的军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汇集于南、北两京周边驻扎的京营,遍布全国的卫所军,还有专门在边关镇守的边军 。
这些军队的前身,自然就是明初纵横大江南北和大漠深处无敌的赫赫王师 。
有盛就有衰,明初的那支无敌军队,随着和平时期的降临,也慢慢变得不会打仗了 。
至明末,除少数边军因为特殊的环境,还保存着一定的战斗力外,京营和关内各处的卫所军都废掉了 。
废掉的原因,除了长期和平环境的侵蚀,更主要的是朝廷财政的崩溃和掌控军队物资、饷银发放的文官、武将们的贪婪 。
明朝政府因为财政的困难,无法保障全额的军饷发放,即使发放了,也会被文官、将领层层克扣,到士兵手中,几乎都无法养家糊口了 。
无法保证底层士兵的衣食住行这种基本生存要求,就别指望军队还能有战斗力了 。
以京营为例,在崇祯朝曾担任过兵部尚书的李邦华奉命整顿京营,结果他发现,本应该是王朝最精锐武装的京营已经弊病重重,《明史·李邦华传》中记载:
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 。占役者,其人为诸将所役,一小营至四五百人,且有卖闲、包操诸弊 。虚冒者,无其人,诸将及勋戚、奄寺、豪强以苍头冒选锋壮丁,月支厚饷 。邦华核还占役万,清虚冒千 。三大营军十余万,半老弱 。
如上述情况所影响到的军队哪还能打仗?而且牵扯太大,谁都别想阻拦吸附在京营身上发财的利益集团 。
李邦华想整顿,但他整顿的当年,就被背后的利益集团给赶走了,接替的人从此不敢在整顿京营,《明史·李邦华传》中记载:
襄城伯李守锜督京营,亦衔邦华扼己,乘间诋諆 。邦华自危,上疏陈情,归命于帝……都察院都事张道泽遂劾邦华,言官交章论列,遂罢邦华闲住 。自是代者以为戒,率因循姑息,戎政不可问矣 。邦华前后罢免家居二十年 。父廷谏无恙 。
京营废了,卫所军同样废了 。
明朝末年什么越发严重 明末时期为何会出现大量招揽家丁私人护卫力的现象?

文章插图
卫所军本是明太祖朱元璋引以为自豪的壮举,卫所军从将领到士兵,都有自己的田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保障,可到了明末,这种保障也没了 。
至明末,经过两百多年,全国绝大多数卫所中属于士兵的田产,基本上都被当地的士绅、卫所高级将领侵占光了 。
没有了田产,军饷也无法足额领取,卫所兵的生活来源也成了问题 。
而且,他们还不能离开卫所去周边县城打工挣钱,他们军户的身份让他们只能被限制在卫所 。
于是,卫所军也没了战斗力 。
在边关的边军(边关也有卫所)同样面临京营和卫所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
但边军时刻面临恶劣的战争环境,天然都好斗,只要能吃饱饭,就不害怕打仗,制约他们的主要是装备 。
可装备也被相关利益集团偷工减料和贪污制造军械的拨款而无法保证战斗所需 。
因此,边军有斗志,同样无战斗力,只不过比京营和卫所军稍强一点,遇见同样装备差的蒙古军队还好一点,遇到重视装备的清军,也是毫无抵抗能力 。
到崇祯朝时,只有少数集中资源供应的军队还能保证军需和战斗力,如祖大寿、吴襄麾下的关宁军、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洪承畴、孙传庭麾下的秦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