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议和 皇太极提出了议和,为何明朝选择了拒绝呢?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 , 发生在1642年 。这一年 , 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 , 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 。松锦大战之后 , 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 。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 , 几乎全部被剿灭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力量的 , 只有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兵 。关外的防御城池 , 除了吴三桂宁远的一座孤城外 , 已经全部丧失殆尽 。
也就在这时候 , 皇太极提出了和明朝议和的想法 。但是崇祯最终没有答应 , 还杀掉了参与议和的陈新甲 。这样 , 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清军议和的机会 。

皇太极议和 皇太极提出了议和,为何明朝选择了拒绝呢?

文章插图
要知道 , 1642年的明朝 , 已经处在危在旦夕的时刻 。不仅仅清军已经占据了整个关外之地 , 只等皇太极一声号令 , 就往关内打来 。而且国内的形势也岌岌可危 。李自成已经把西北搅得翻天覆地 , 张献忠在西南也打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 , 整个国内都不得安宁 。
皇太极和明朝的议和条件 , 后来记载在《清太宗实录》里面 。这个议和条件 , 概括起来 , 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是遇到吉凶大事 , 双方派使者庆吊 。二是明朝要每年给清国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 , 清国则给明朝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三是明朝要把入境的清人送回清国 , 清国也一样 。四是双方重新划分国界 , 明朝承认清国打下的地盘为清国所有 。
这个议和条件中 , 第一条 , 实际上是要求明朝要把清国和它摆在平等的地位 , 而不再是之前的宗藩关系 。第二条 , 不管是不是等价交换 , 但至少是互相送东西 , 而不是要求明朝割地赔款 。第三条 , 清国是为了保持人口基数 , 明朝也不吃亏 。第四条 , 就算明朝不想重新划定国界 , 但清国已经实际占有了明朝的土地 , 明朝不承认也没有办法 。
总体来说 , 清朝的这个议和条件 , 也不算苛刻 。而且前面我们也说了 , 当时明朝正遭受国内农民起义的强力冲击 。如果明朝和清军真正能实现和谈 , 明朝缓过气来 , 集中力量打击农民军 。把农民军消灭以后 , 再回过头来对待清军 , 不是更好吗?为何崇祯不这样做呢?
准确地说 , 实际上崇祯并没有不答应 , 当时他也悄悄派了边关大将陈新甲去和皇太极谈判 。陈新甲又推荐马绍愉、李御兰具体去和皇太极谈判 。马绍愉、李御兰去了清国后 , 皇太极看见并没有崇祯皇帝给他的国书 , 很不高兴 , 说明朝不诚心 。马绍愉、李御兰只得回到塔山 , 把清国议和的条件 , 带信给陈新甲 。而陈新甲并没有引起重视 , 随手放在桌上 , 结果这件事泄露了出去 。
【皇太极议和 皇太极提出了议和,为何明朝选择了拒绝呢?】朝中大臣知道后 , 都纷纷上奏表示反对 。崇祯在这时候 , 也不好意思说“议和”这事是他让陈新甲他们去干的 , 于是把陈新甲抓起来 , 后来又把他处死 。陈新甲一方面当了崇祯皇帝的替死鬼 , 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 , 造成了事情的泄露 。也就是说 , 算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
皇太极议和 皇太极提出了议和,为何明朝选择了拒绝呢?

文章插图
不过 , 从崇祯皇帝羞羞答答做事情的作风来看 , 他当时在议和这件事上 , 表现得确实不够坚决 。那么 , 崇祯当时为什么表现得不够坚决呢?
当然了 , 面子思想崇祯肯定是有的 。毕竟明朝一直号称上邦大国 , 结果一个“藩属国”打下它不少土地后 , 它居然承认这些土地确实归人家所有 , 承认这个“藩属国”具有和它平等的关系 。无论如何 , 这是非常失面子的事情 。
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外的时候 , 也和崇祯有过谈判 , 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 , 这样他就撤军 。当时崇祯也不同意 。一个造反的“贼”被他封为王 , 这是崇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