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一旦高中,就取得了做官资格,能够成为官员 。
然而,一个国家的管理机构总是有限的,需要的人手也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科举取士必须要走精英路线 。
事实也是如此,有明一代,总共科考八十九次,一次取士最多的也才区区四百七十名,绝大多数时候是在三百名及其以下 。
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三级,曰乡试、会试、殿试,但是在这三级之外还有一个资格考试,称之为院试,只有院试通过的学员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考试 。
基于参加科考人数 的庞大,因而明代乡试和会试的录取率极低 。
明代乡试录取率总的来说是呈下降趋势,中后期录取率更只有4%左右 。
而会试的录取率,在洪武时期,由于科举初创,有时甚至达到80%以上,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录取名额逐渐固定,会试的录取率也逐渐固定在10%左右 。
综合这两个数据来看,明代科举考试的综合录取率只有0.4%左右,这还仅仅是针对那些通过了资格考试的生员来说 。
如果将这一群体扩展到明代整个的学子当中,那么录取率将会更低 。
明代院试大体上是按照10:1的比例进行淘汰,这就意味着,整个明朝的学子有0.04%的几率最终取得科举考试的成功 。
在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成功率下面,贫寒学子不仅要面对富家、权贵子弟的特权,还要谋求自己的生存,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自我的阶层跨越呢?
四:结语
文章插图
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统一,并不意味着公平 。
在同样的录取标准下,寒门子弟想要达到科举合格的标准需要克服太多的阻碍与困难 。
而富家、权贵子弟则没有这么多顾虑,他们的家族都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全力准备科举考试 。
除此之外,他们的家族还会动用家族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增加其中试几 率,而寒门子弟却只能凭借自身的实力 。
科举考试看似是一个机会均等的考试,然而在公平的外衣下,却透露着诸多的不平等 。
平民子弟想要与富家、权贵子弟在同样的标准下竞争,夺得寥寥无几的进士席位,无疑是困难重重 。
而无法在读书考试中取得胜利,他们想要实现迈入更高一级的阶层,在古代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无疑是天方夜谭 。
【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别称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甜红萝卜的淹制方法 红心萝卜如何腌制
- 半枝莲的功效 半枝莲的功效介绍
- 夏天羊肉汤的做法及配料 牛羊肉汤夏季保存方法
- 卤牛肉干怎么做 卤牛肉干的做法
- 古代秀才是什么意思 古代秀才是什么样的 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 刺猬怎么过冬的视频 刺猬怎么过冬
- 猪肉焖子的制作方法 猪肉焖子的制作方法介绍
- 胡萝卜夏季保存方法
- 辣椒煎蛋饼怎么做 辣椒鸡蛋煎饼的做法
- 古代的太监怎么阉的 古代太监被阉割之后 太监又是怎么上厕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