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别称知多少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 。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 。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 。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 。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 。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 。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 。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 。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 。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 。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
- 揭秘:祝融夫人是谁?三国时期真的有此人吗
- 适合宝妈在家做的兼职 在家做的兼职 急招在家做手工活赚钱
- 两人实力悬殊为什么还有南慕容北乔峰的并列称呼?
- 明朝最赚钱的工作杀死一个人就赚20万!
- 遍护众生的千手观音菩萨为什么会有千只手
-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如何当官审理案件的?
- 鸡爪的热量是多高 鸡爪的热量是多少大卡 鸡爪热量为什么那么高
- 祸国殃民的四大妖姬之首最终活活被饿死
- 上汤元菜的做法
- 史上下场最惨的状元:刚及第就被皇帝处死